微凉砧满城,林下石床平。
发岂无端白,诗须出世清。
邻僧同树影,砌月浸蛩声。
独自更深坐,无人知此情。

【注释】砧:捣衣石,一种石制的捣衣工具。

发:头发,指白发。

清:清净。

出世:超脱尘俗。

邻僧:近邻的和尚。

【赏析】《早秋夜坐》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诗作。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早秋的一个夜晚,独自坐在院中,听着蟋蟀声,看着月亮的影子,思考着人生与自然的关系。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首诗的前两句“微凉砧满城,林下石床平”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微凉的秋风轻轻吹过,城市的上空飘散着阵阵砧声。在这片寂静之中,一座古老的石床静静地躺在树林里,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这里的“平”字,不仅形容石头床的平坦,也暗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后两句“发岂无端白,诗须出世清”则转向了对人生和诗歌的思考。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白发已经悄然增多,而自己的心灵却始终清澈如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但我们应当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不为世俗所动,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清明。

第三句中的“邻僧同树影,砌月浸蛩声”,则是进一步描绘出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诗人看到近邻的和尚们正在树下打坐念经,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他们的身影。而蟋蟀的鸣叫声在夜晚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这些细节的描绘,都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气息。

最后一句“独自更深坐,无人知此情”则将读者带入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独自坐在院中,深夜里只有蟋蟀的鸣叫和自己的思绪相伴。然而,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他却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这份情感和心境。这种感受,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深深的悲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