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砾文章岂有媒,两三年只在金台。
本师头白须归去,太守门清愿再来。
皓皓玉霜孤雁远,萧萧松岛片帆开。
从兹林下终无事,唯祗焚香祝上台。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瓦砾文章岂有媒?”
- 解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和失望。他以瓦砾比喻那些破碎、无价值的文章,暗指这些文章无法成为传播真知灼见的工具。这里也暗示了作者认为理想的表达形式应该是质朴而有力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辞藻堆砌。
- 关键词注释: “瓦砾” - 指破败不堪之物,象征无用或低劣的文学;“文章” - 泛指文学作品;“媒” - 引荐、介绍的意思。
- 赏析: 此句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观念,表达了他对当时文坛现状的批判以及对理想作品的追求。
第二句:“两三年只在金台。”
- 解释: 这句诗意味着作者在官场上的停留时间很短,只有几年光景。这里的“金台”可能指的是权力的中心或者是某种荣誉的象征。
- 关键词注释: “金台” - 可能指代高位或荣誉之所。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官职生涯的短暂,以及他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反映了他的超然和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
第三句:“本师头白须归去。”
- 解释: 这句话透露出作者即将退休或离开官场的意愿。”本师”可能是对自己老师的尊称,表明尊敬和怀念之情;”头白”则是指年纪大,白发苍苍。”须归去”即表示必须回到家乡或者退休生活。
- 关键词注释: “本师” - 对某人的称呼,这里指代自己的老师;“头白” - 指头发变白的年龄;“须归去” - 需要离开的意思。
- 赏析: 这一句体现了作者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反思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规划。
第四句:“太守门清愿再来。”
- 解释: 这句话中的“太守门”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长官的府邸,而“门清”则可能是指清楚、了解某事。”愿再来”则是表示希望再次回到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或学习的愿望。
- 关键词注释: “太守门” - 指地方官员的住所;“门清” - 明白、了解的意思;“愿再来” - 希望再次出现或发生。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机会的渴望,反映了他对当前工作环境或条件的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回归。
第五句:“皓皓玉霜孤雁远。”
- 解释: 这句诗以“皓皓玉霜”形容天空中明亮的月色,用“孤雁远”比喻自己远离家乡或远离故土的孤独感。
- 关键词注释: “皓皓” - 明亮的样子;“玉霜” - 指月亮如玉般洁白;“孤雁远” - 形容孤独的飞鸟向远方飞翔。
- 赏析: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离愁,也展现了他对故乡或家园的深深眷恋。
第六句:“萧萧松岛片帆开。”
- 解释: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景象:风吹动着松树林,海面上飘来一片帆船,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
- 关键词注释: “萧萧” - 形容风声或树叶摇曳的声音;“松岛” - 指松树林;“片帆开” - 一片帆船在海面上缓缓展开。
- 赏析: 这一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广阔。
第七句:“从兹林下终无事,唯祗焚香祝上台。”
- 解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林下生活的决心,承诺将专注于修行或冥想,并祈求神灵庇佑。”从兹”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林下”可能是指隐居的地方。”祗”是敬词,表示恭敬地祈祷。
- 关键词注释: “从兹” - 从现在起;“林下” - 指隐居之地;“祗” - 敬词,意为恭敬地;“焚香祝台” - 指进行宗教仪式,祈求神明保佑。
-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他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同时也不忘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和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