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冬将尽,东风细杂篮。
解牵窗梦远,先是涧梅谙。
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
书斋山帚撅,盘馔药花甘。
雅得琴中妙,常挼脸似酣。
雪消闻苦蛰,气候似宜蚕。
密勿须清甲,朝归绕碧潭。
丹心空拱北,新作继周南。
竹杖无斑点,纱巾不著簪。
大朝名益重,后进力皆覃。
至理虽亡一,臣时亦说三。
不知门下客,谁上晏婴骖。

陋巷冬将尽,东风细杂篮。

解牵窗梦远,先是涧梅谙。

茶癖金铛快,松香玉露含。

书斋山帚撅,盘馔药花甘。

雅得琴中妙,常挪脸似酣。

雪消闻苦蛰,气候似宜蚕。

密勿须清甲,朝归绕碧潭。

丹心空拱北,新作继周南。

竹杖无斑点,纱巾不著簪。

大朝名益重,后进力皆覃。

至理虽亡一,臣时亦说三。

不知门下客,谁上晏婴骖。

译文:

陋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风细细地吹拂着篮子里的物品。解开窗帘,远梦牵引思绪飘向那涧边的梅花。品茗之时,感觉像是在品尝金色的铁锅烹制出的美味;沐浴着松树的香气,感受着像玉石般细腻的露水。

书斋中笔筒里插着山毛榉木制的笔杆,盘中摆放着药草做成的美食,令人感到满足和愉悦。优雅地品味着琴中的妙音,经常把脸庞弄得像喝醉一样红润。雪消融了,传来了寒蝉的鸣叫声,预示着气候适宜养蚕。

清晨不要佩戴清亮的铠甲,回到府邸绕着清澈的池塘漫步。忠诚的心空对着北方遥祝,新的创作继承着《诗经》的精髓。手杖没有斑点,头巾不沾尘埃,显得格外洁净。朝廷上的名声日益显赫,后辈们都因此受益匪浅。尽管道理上有些缺失,我时常也发表一些看法。

赏析:

这首诗是贯休对毛学士舍人早春的回应之作。首句“陋巷冬将尽”点明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接着,“东风细杂篮”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温暖、生机勃勃的氛围。

“解牵窗梦远”,这里的“解”字用得很巧妙,传达出一种解脱的感觉,仿佛是放下了心中所有的牵挂与期待,只留下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先是涧梅谙”,则巧妙地将诗人与涧边盛开的梅花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表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茶癖金铛快”,这里的“茶癖”不仅指品茶的习惯,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写照,即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乐趣。而“金铛快”则形象地描绘了烹茶过程中金属器具碰撞的声音,以及茶香四溢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淡淡的茶香和悠长的回味。

“松香玉露含”,以松树的清香和露水的晶莹比喻茶的香气和口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书斋山帚撅”,则通过描写书斋中的物品来展现诗人的学识和修养,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盘馔药花甘”,这里的“盘馔”指的是精美的饭菜,而“药花”则是用药材制成的食品,象征着诗人对饮食健康的重视。“雅得琴中妙”,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常挪脸似酣”,形容诗人常常沉浸在琴音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雪消闻苦蛰”,则以雪后大地回暖为背景,寓意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

“密勿须清甲”,这里可以理解为宫廷中的事务繁多复杂,不需要过于拘泥于外表形象,而是注重内在修为的提升。“朝归绕碧潭”,则描绘了诗人在朝堂之上忙碌的身影,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最后两句“丹心空拱北”,“丹心”指的是忠诚之心,而“空拱北”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新作继周南”,则意味着诗人的新作将继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值得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