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长夜坐,唠唠早起。杉森森,不见长,人声续续如流水。
摐金挣玉,吐宫咽徵。头低草木,手合神鬼。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赏析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注意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同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长”“唠”“杉森森”等。
- 翻译:
(1)长持经僧:长年持着经书的和尚。
(2)唠唠:指唠叨不已的样子。长夜坐,唠唠早起。
(3)杉森森,不见长,人声续续如流水。
(4)摐金挣玉,吐宫咽徵。头低草木,手合神鬼。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5)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 赏析:
(1)开头两句写长持经僧的言行举止,表现其对佛教的虔诚和执着。“长持经僧”一句中的“长”,是动词,表示动作延续的时间之久。“唠唠”意为“唠叨不已”,“长夜坐,唠唠早起”一句中“长夜坐”即指在夜晚还不停地说话,表现出经僧的多言和好辩。“杉森森,不见长”句中的“杉”是指树木,“不见长”意即树长得很高,但并不高到天上去,形容经僧的高谈阔论没有边际。“人声续续如流水”,形象地描绘出寺庙内僧侣们诵经念佛的声音连绵不断,如同山间的溪水潺潺流过一般。
(2)第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僧人诵经时的动作与神态。“摐金挣玉”,指用声音撞击玉石发出声响;“吐宫咽徵”,形容吟诵之声婉转悠扬。“头低草木,手合神鬼”,以“低头”、“合手”来形容僧人的虔诚态度。“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一句中“争得止”的意思是“争得了停止”,意指为了诵经念佛,不惜耗费宝贵的黄金,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两句则是说连枯木朽枝都吃不了那么多,意思是诵经念佛耗费的钱财已经达到了极点。
(3)第五六句紧承上文继续描写僧人诵经的情景。“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意为感叹世上的人们,那些善良的事情都没有听到过。这两句是对世间众生的一种讽刺,指出世人对于诵经念佛这类善事都不放在心上,反而认为诵经念佛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答案】
长持经僧
(1)长持经僧:长年持着经书的和尚。(2)唠唠:唠叨不已。(3)杉森森,不见长,人声续续如流水。
(4)摐金挣玉,吐宫咽徵。头低草木,手合神鬼。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5)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