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
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
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
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

注释:

  1. 自昔寻师日:自古以来,寻找老师的日子。
  2. 颠峰绝顶头:达到最高的山峰或顶点。
  3. 虽闻不相似:虽然听过很多道理,但与自己的道理不相符。
  4. 特地使人愁:特别让人感到忧愁。
  5. 庭树雪摧残:庭院里的树经受着雪的折磨和摧残。
  6. 上有白猕猴:树上住着白色的猴子。
  7. 大哉法中龙:这是多么伟大的佛法中的龙啊!
  8. 去去不可留:只能离去,无法留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寻找老师的过程中所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首句“自昔寻师日”,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寻找老师的日子,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需要找到一位能够指引他前行的老师。这句诗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颠峰绝顶头”,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位登山者,已经达到了山峰的最高点。这里的“颠峰”和“绝顶”都是形容山峰的高度,而“头”则表示最高的位置。诗人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在寻找老师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第三句“虽闻不相似”,诗人表示虽然听说过很多道理,但这些道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这里的“不相似”表示自己的理解与别人不同,也反映出诗人在寻找老师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
    第四句“特地使人愁”,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同,所以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会为此而烦恼。
    第五句“庭树雪摧残”,诗人以庭树被雪摧残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处境。这里的“庭树”代表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而“雪摧残”则表示自己的困境和痛苦。
    第六句“上有白猕猴”,诗人以树上的白猕猴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猴子是聪明机智的象征,而“白猕猴”则表示这种希望的纯洁和无暇。
    第七句“大哉法中龙”,诗人将法中的龙比喻为自己的师父,表示师父对自己的影响之大。这里的“大哉”表示崇高和伟大,而“法中龙”则表示师父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一句“去去不可留”,诗人表示自己只能离去而不能留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