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寻师日,颠峰绝顶头。
虽闻不相似,特地使人愁。
庭树雪摧残,上有白猕猴。
大哉法中龙,去去不可留。
注释:
- 自昔寻师日:自古以来,寻找老师的日子。
- 颠峰绝顶头:达到最高的山峰或顶点。
- 虽闻不相似:虽然听过很多道理,但与自己的道理不相符。
- 特地使人愁:特别让人感到忧愁。
- 庭树雪摧残:庭院里的树经受着雪的折磨和摧残。
- 上有白猕猴:树上住着白色的猴子。
- 大哉法中龙:这是多么伟大的佛法中的龙啊!
- 去去不可留:只能离去,无法留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寻找老师的过程中所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对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首句“自昔寻师日”,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寻找老师的日子,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需要找到一位能够指引他前行的老师。这句诗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第二句“颠峰绝顶头”,诗人将自己比喻成一位登山者,已经达到了山峰的最高点。这里的“颠峰”和“绝顶”都是形容山峰的高度,而“头”则表示最高的位置。诗人用这个比喻来形容自己在寻找老师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第三句“虽闻不相似”,诗人表示虽然听说过很多道理,但这些道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这里的“不相似”表示自己的理解与别人不同,也反映出诗人在寻找老师过程中的思考和困惑。
第四句“特地使人愁”,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为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同,所以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会为此而烦恼。
第五句“庭树雪摧残”,诗人以庭树被雪摧残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处境。这里的“庭树”代表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而“雪摧残”则表示自己的困境和痛苦。
第六句“上有白猕猴”,诗人以树上的白猕猴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猴子是聪明机智的象征,而“白猕猴”则表示这种希望的纯洁和无暇。
第七句“大哉法中龙”,诗人将法中的龙比喻为自己的师父,表示师父对自己的影响之大。这里的“大哉”表示崇高和伟大,而“法中龙”则表示师父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一句“去去不可留”,诗人表示自己只能离去而不能留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