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枝西真气奇,古人呼为师子儿。
六环金锡轻摆撼,万仞雪峤空参差。
枕上已无乡国梦,囊中犹挈石头碑。
多惭不便随高步,正是风清无事时。
【解析】
此为一首送别的诗。诗的首联“扶桑枝西真气奇,古人呼为师子儿”是说,扶桑国(今日本)的枝条向西伸展,那里充满了神奇的气息。在古代人们曾把扶桑国的树称作师子儿树。这两句写诗人送别的对象是一个来自扶桑(即日本)的和尚,并暗示送别之时是在扶桑的西面。
颔联“六环金锡轻摆撼,万仞雪峤空参差”写送行之地的景物,意谓山环海转,海阔天长,山岭高耸,云雾缭绕。“六环”指环绕大海的六条山岭,“万仞”指高达万丈的山峰,“雪峤”则是指覆盖着白雪的高山。这两句描绘出一幅海天一色、山连海接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颈联“枕上已无乡国梦,囊中犹挈石头碑”写朋友离别之后的生活。诗人在送别时,嘱咐他不要像从前那样思念家乡和国家了,要像自己那样清心寡欲,过着简朴的生活。“石头碑”是东汉末年著名僧人支遁的名号,这里用以借指友人。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勉励,也表现了他对佛教的崇敬。
尾联“多惭不便随高步,正是风清无事时”写诗人自己。诗人说自己因为不能与友人同行,感到惭愧,但同时也觉得自己能够保持清静,没有俗念,这是难得的好时节。
【答案】
译文:扶桑国的枝条向西边伸展,充满神奇之气,古人称它为师子儿树。环绕着大海的六条山岭轻轻摆动着金色的锡杖,万丈高的山峰在雪白的山上显得参差不齐。我枕上没有故乡的梦想,而口袋里却还拿着一块石碑。因为不习惯这样的清静,所以很惭愧,这正是一个风清月圆的好时节。
赏析:
全诗写送别,却不直述其情,而以自然景物作比兴,用典抒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首联写送别之地扶桑国。扶桑国在东方,故称东边;扶桑之树枝叶西倾,故称西边。作者用“真气奇”三字来形容,可见其对友人的眷恋之情是多么深厚。古人曾将扶桑国的树木称为“师子儿”,可见作者对友人的敬意。
颔联写送别的地方。六环金锡轻轻摆动,象征着送别之人的离去;万仞雪峤空寂寥落,象征着送别之人的远去。诗人巧妙地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送别时的凄清和不舍之情。
颈联写送别后的生活。作者嘱咐友人不要像自己一样思乡思国,而是要像自己一样清心寡欲,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自己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尾联写作者自己的感受。作者因为不能和友人一起远游而感到惭愧,但同时也为自己能在这样清静的环境中度过而感到高兴。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