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
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
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
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

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

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

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注释:

托植:种植。经:经历。稔:指成熟。顷筐:旧时用来装东西的器具,此指采摘的梅子。盛时:指采摘梅子的时节。

枝条:此处指树上的梅枝。已故:已经枯萎。情分:情谊。不曾移:感情上没有变。

莫向:不要。阶前:台阶旁边。还同:仍然像。镜里:镜子中,比喻人。衰:衰老貌。

更应:应该。怜:可怜、同情。堕叶:凋落的叶子。残吹:微风中的细碎声音,形容落叶的声音。虫丝:被风吹断的虫爬过的树枝上的丝状物,即蝉蜕,俗称“知了蜕”,是蝉在变成成虫之前蜕下的皮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梅树的生长过程及衰老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万物生长、凋零规律的赞美。

首联“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描绘了梅树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照料,最终迎来了盛夏时节的景象。这里使用了“经多稔”和“盛时”两个关键词,分别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时节的成熟。

颔联“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则转折到了梅树的衰老状态。虽然枝条已经枯萎,但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这里的“情分”是指诗人对梅树的情感和情感上的联系,与“情分不曾移”形成对比。

颈联“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进一步描绘了梅树的衰老状态。诗人希望梅树不要走向死亡,仍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模样。同时,这也象征着诗人自己也希望保持年轻和活力。

尾联“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认为,即使是凋落的叶子和被风吹断的虫爬过的树枝上的丝状物,也值得我们去怜惜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梅树的生长、衰老和凋零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