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
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
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把握诗句意思,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早梅”是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内容,这是一首咏梅诗。“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意思是在江南临近腊月的时候,梅花已经胜过了积雪中的枝条。(腊:指冬季)“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一夜”指一夜之间。梅花一夜就要盛开完毕了,而其它百花还不知道呢!(犹:尚、未)。“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人情”,即人的情意;“天意”,即上天的旨意。梅花的开放被人们普遍珍惜,是因为它的美质(高洁)和它所象征的人格美,这是人的感情;梅花要在大雪之后开放,是因为天意使它延迟开花,这是上天的意思。(莫:不要;讶:惊讶)。
【答案】
示例:
早梅
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
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
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
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
译文:
江南临近腊月的时候,梅花就胜过了积雪中的枝条。
一夜之间要开完了,而其他的百花还没有知道。
人间的普遍感情都怜惜梅花,是因为它的美丽与高尚,这体现了人的感情;
梅花要在大雪之后开放,是因为上天有意让它延迟开花,这是上天的旨意。
不要惊讶没有浓艳的色彩,芳香的酒席正合适来欣赏梅花。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冬日之梅,以梅花喻人,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全诗语言朴实,不事雕琢。
首联“江南近腊时,已亚雪中枝”写冬景,交代时间地点。诗人把江南和雪中联系起来,写出了梅花的清雅超逸。诗人用“亚”字来形容梅花的洁白,用“一枝”来表现其娇小玲珑,突出其高洁的品质。
颔联“一夜欲开尽,百花犹未知”写冬梅的特点。诗人抓住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盛开这一特点,运用拟人手法,把花比做人。“欲开尽”表明梅花不畏严寒,顽强地生长、努力地开放。“犹未知”则说明其他百花还没有意识到梅花的价值。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高自傲、不愿随波逐流的性格。
颈联“人情皆共惜,天意欲教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人情”和“天意”两个词组来揭示出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宁愿等待时机到来,不愿迎合世俗,也不愿为了功名利禄而改变自己的本性。
尾联“莫讶无浓艳,芳筵正好吹”是诗人的感慨。诗人用“莫讶”一词表明自己并不担心别人会不理解自己的心意,而是指梅花虽不如牡丹那样的艳丽夺目但仍然值得赞美。“芳筵”指的是盛大的宴会,这里指梅花盛开的宴会。这里的“芳”字既指梅花的芬芳,也有香的含义。诗人说“正好吹”,意味着此时正是欣赏梅花的好时节。
这首诗语言质朴简练,含蓄蕴藉,富有韵味。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美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