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欢罢散离筵,水色朦胧蘸宿烟。
山响疏钟何处寺,火光收钓下滩船。
微云过岛侵微月,古岸平江浸远天。
归梦已阑风色动,孤帆仍要住无缘。

湘江晓望

笙歌欢罢散离筵,水色朦胧蘸宿烟。

山响疏钟何处寺,火光收钓下滩船。

微云过岛侵微月,古岸平江浸远天。

归梦已阑风色动,孤帆仍要住无缘。

注释:

  • 笙歌: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用笙和管乐器演奏。欢罢:形容欢乐过后的情景。
  • 水色:水面的颜色,这里指湘江的水色。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宿烟:隔夜的炊烟。
  • 山响:山上传来的声音。疏钟:寺庙里的钟声。
  • 火光:渔火。收钓:收起钓具。
  • 微云:轻薄的云彩。过岛:从岛屿上方经过。侵微月:映照在月亮上。
  • 古岸:古老的河岸。平江:平静的江面。
  • 归梦:回家的梦想。阑:结束,完成的意思。
  • 风色:天气的变化,这里指风势。动:惊动。
  • 孤帆:孤单的帆船。仍要住:仍然需要停留。无缘:没有缘分,即无法继续前行或到达目的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江早晨景色和个人心情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晨景的美,以及他在这美景中的感受。首联“笙歌欢罢散离筵,水色朦胧蘸宿烟”,描述了笙歌欢庆后散席的场景,以及湘江水色与隔夜炊烟交织的美丽画面。颔联“山响疏钟何处寺,火光收钓下滩船”则通过声音和火光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颈联“微云过岛侵微月,古岸平江浸远天”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卷,展现了天空、江面和陆地的和谐交融。尾联“归梦已阑风色动,孤帆仍要住无缘”则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结束的旅行生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无法继续前行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以湘江为背景,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