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背焦桐访洞天,暂攀灵迹弃尘缘。
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
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
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的七律,全诗以“游嵩山”为题,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其一,首联“独背焦桐访洞天”,焦桐即古琴,传说黄帝曾用桐木制造琴,故有“焦桐”之称。这两句说:独自背负着古琴,寻找那神仙居住的洞府;暂攀仙迹,抛弃尘世之缘。表达了作者寻仙访道的思想。
其二,颔联“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这二句是写嵩山中的景象。嵩山中的草木都像能治疗疾病一样,而那静坐采药、砍柴的樵夫们也像是仙人一般。这里既表现了嵩山的自然景色之美,又反映了作者的超凡脱俗的思想。
其三,颈联“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翠木”指苍松翠柏,它们虽然生长在高高的山崖之上,却因无风自动地摇荡,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老了。”而那些横卧在山溪边的石碑,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但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存在了多少年。这里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其四,尾联“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这两句说:可惜的是那清幽美丽的景色只能让人长久地欣赏,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这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答案】
译文:
独自背着古琴到嵩山去寻访神仙居住的地方,暂攀仙迹而弃尘世之缘。嵩山中草木都像能治疗疾病一样,那些采药、伐木的樵夫们都像仙人般地悠闲。那些苍松翠柏虽生长在高山之上但却因无风自动地摇荡,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老了。”那些横卧在山溪边的石碑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但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存在了多少年。可叹的是那清幽美丽的景色只能让人长久地欣赏,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年间的嵩山。唐时嵩山名岳,为天下胜境,文人雅士多有题咏。李嘉祐这首诗就写了自己游览嵩山的经历及感受。
首句“独背焦桐访洞天”,点明游踪。焦桐指古琴,相传为黄帝所作。“洞天”指神仙居住的洞府。“游”字总括全诗主旨。
第二句“暂攀灵迹弃尘缘”,“暂”字写出了游嵩山的时间短暂。“攀”与“访”相对应。“灵迹”指仙境中的踪迹。“弃尘缘”说明作者已从尘世烦恼中解脱出来。
第三句“深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深逢”表明作者在游嵩山过程中走得很远,“野草皆疑药”表明作者在嵩山下看到的各种野草都像药材一样,“静见樵人恐是仙”表明作者看到的那些正在采药的樵夫都像仙人一样。“野草疑药”和“樵人似仙”两联都是写嵩山中的景象和人物,其中蕴含的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第四句“翠木入云空自老,古碑横水莫知年”。“入云空自老”表明嵩山上的树木都长得很高,“横水莫知年”表明那些横卧在山溪边的石碑都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这两句描写了嵩山中的景象,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嵩山的深厚感情。
最后两句“可怜幽景堪长往,一任人间岁月迁”。“可怜”一词流露出作者对美景的留恋和惋惜之情。“堪长往”表明作者认为这些美景值得他长久地欣赏和品味。“一任”二字表明无论世间怎样变迁,他都将一如既往地去欣赏美景和体验人生。这两句既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