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掩荆扉,昏昏坐欲痴。
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
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
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为理解诗句含义,然后根据内容分析概括出关键词语的含义;最后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最后再结合全诗的内容作答。“冬日后作”点明时间是冬天,“寂寞掩荆扉”表明诗人闭门不出,孤独无伴。“昏昏坐欲痴”写出了自己孤寂无聊,百无聊赖,想入非非的情态和心态。“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写自己因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而陷入困境,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的年华老去,衰老之快。“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诗人借“正公”自喻,表明自己的诗道光明正大,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

【答案】

示例:

冬日后作

寂寞掩荆扉,昏昏坐欲痴。

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

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

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

译文:

冬日的阳光照进窗子,室内显得明亮而又寒冷,我关起门独自坐着,神情恍惚。由于不能排遣心中的忧愁,因此陷入了困境之中,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的双鬓已经开始斑白,岁月不饶人。朝廷正直公道,不会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埋没才华,所以我会努力地创作诗歌。

赏析:

首联写诗人闭门独坐,神思飘渺的情景。“冬日后作”点明时间是冬天,一个寒冷的季节,阳光虽暖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寒冷。“寂寞掩荆扉”,诗人闭门不出,孤独无伴,荆扉即柴门,用“掩”字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背景,人们闭门不出,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昏昏坐欲痴”则进一步写出了诗人因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而陷入困境,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的忧虑之情。

颔联写诗人因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而陷入困境,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事无前定处,愁有并来时”写自己因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而陷入困境之中,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日影才添线,鬓根已半丝”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的年华老去,衰老之快。“鬓根”指的是鬓发根部,“半丝”则指已经斑白的鬓发,这里以“日影才添线”比喻自己的头发日渐稀疏,以“鬓根已半丝”形容自己衰老之快。诗人以“日影”“鬓根”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时光荏苒、白发渐生的生动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颈联写诗人因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而陷入困境之中,又担心将来会有更大的挫折。“明庭正公道,应许苦心诗”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自己的诗道光明正大,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明庭正公道”表明自己秉持正义,坚守原则,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偏袒或打压他人。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公平公正、坚守道德操守的人生理想。“应许苦心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诗歌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情。他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赢得公正的评价。

尾联写诗人借“明庭正公道”自喻,表明自己的诗道光明正大,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同时,这也是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种抗议和呐喊。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诗歌来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人们,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从而共同为建立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