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我们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曾陈章疏忤昭皇,扑落西南事可伤。—— “曾经上书陈述意见,冒犯皇帝(张道古),结果被贬到西南地区,这件事令人感到悲伤。”
  • 曾陈章疏:曾经上奏章陈述意见
  • 忤昭皇:冒犯皇帝
  • 扑落:被贬
  • 西南:指代贬谪的地方,这里特指成都(因杜甫有“三千里外久尘土,两三行中新坟墓”之句)
  • 事可伤:这件事令人感到伤心、难过
  1. 岂使谏臣终屈辱,直疑天道恶忠良。—— “难道让忠心耿耿的大臣最终遭受屈辱,我怀疑这是天道对忠诚善良的人的恶意。”
  • 谏臣:直言进谏的大臣
  • 终屈辱:最终遭受屈辱
  • 直疑:直接怀疑
  • 天道:天意或命运
  • 恶忠良:讨厌那些忠诚善良的人
  1. 生前卖卜居三蜀,死后驰名遍大唐。—— “生前以占卜为生,居住在四川;死后名声远播于大唐。”
  • 卖卜:以占卜为职业
  • 三蜀:古代四川地区称三蜀,即指四川一带
  • 死后驰名遍大唐:死后名声在唐朝流传很广
  1. 谁是后来修史者,言君力死正颓纲。—— “请问是谁后来编写史书的人,说您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这真是败坏了国家纲纪。”
  • 谁修史者:请问是谁后来编写史书的人
  • 言君力死:说你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
  • 力死:努力而死
  • 正颓纲:败坏了国家纲纪

接下来是翻译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唐代诗人张道古的评价。张道古曾上书批评唐昭宗,结果被贬至四川,后死于那里。杜甫感叹张道古生前的遭遇,以及他在死后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为国家纲纪而奋斗。

译文:
曾经陈词陈述意见,冒犯皇帝,最终被贬到了西南;这不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事吗?难道让忠心耿耿的大臣们最终遭受屈辱,我怀疑这是天意对忠诚善良的人的恶意?生前以占卜为生,居住在四川;死后名声远播于大唐。请问是谁后来编写史书的人,说您因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死,这真是败坏了国家纲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张道古的深深敬仰和对其一生的感慨。张道古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四川,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反而更加努力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张道古的赞扬和对他的坚守信念的精神的敬佩。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和正直的追求和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