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

【解析】

“立夏前二日作”交代了创作背景。

“晨起披衣出草堂,轩窗已自喜微凉。”描绘出作者早起披衣出门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喜爱清晨凉爽的心境。

“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诗人感叹春天的时间太短,只能尽情欢畅一二天,而无法享受千百天的烂醉。

“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诗人感叹自己行色匆匆,没有机会欣赏沿途的美景;而那些飘飞的柳絮、游丝等自然景物也无法陪伴诗人度过漫长的旅途。

“残红一片无寻处,分付年华与蜜房。”诗人叹息着,将这一片美丽的落花分派给蜂蝶去采集,以供它们筑巢做蜜。

【答案】

示例:

译文:

清晨我起床披上衣服走出草堂,看到窗外已经透出清凉的气息。

春天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只愿尽情地畅饮,可惜却没有千百场的机会。

路边的花草随着我远行,而像柳絮、杨花这样的浮游之物却赶不上我的行程那么漫长。

那片残红花瓣无处可寻,只好托付给蜜蜂蝴蝶去采撷,让它们用来酿制蜂蜜。

赏析:

这首诗是写立夏之前的春天,表现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伤之情。首句写诗人早起披衣出门,看到窗外透出的清风,便知时序已到初夏。接着三、四句写春光易逝,诗人感叹时间短暂,只愿尽情饮酒,可惜没有千百次的畅饮机会。五六两句写路上所见,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留恋。最后两句写残红飘零,归向蜂蝶,寄托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追忆和惋惜。全诗情调感伤,风格含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