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诗句:

  1.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古代所说的豪杰之士,一定具有非凡的才能和节操。然而,如果一个人被侮辱,他可能会拔剑而起,挺身而出,进行争斗。这并不是真正的勇敢。
  2.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勇敢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时不会惊慌失措,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发怒。他们所具备的力量非常大,并且他们的目标非常远大。
  3.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译文:孔子在圯桥上向一个神秘的老者传授《易经》,这件事情非常奇怪;然而我们也无法知道这不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尝试。观察他暗示的意义,都是圣贤相互警戒的道理;但是世人并不理解,反而认为是鬼神的事情,这也是过于荒谬了。
  4.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译文:而且他的意图不在于书籍本身。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强盛的时候,他们用刀锯、鼎镬等待天下的人才。那些平时没有罪而被灭绝的,不计其数。即使有像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已经无法施展了。
  5.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译文:那些执法太严格的人,他们的锋芒是不能被侵犯的,而他们的势力也不能被利用。刘邦不忍心愤怒的心情,用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在一次攻击中就结束了战斗;在这个时候,刘邦没有死,这中间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危险的。
  6.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译文:一个价值千金的儿子,不会被盗贼杀害,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身值得珍惜,而不是盗贼不值得为他牺牲生命。刘邦凭借自己的盖世才能,没有采用伊尹、太公的策略,而是采用了荆轲、聂政的办法,侥幸地逃脱了死亡的命运,这是圯桥上的老人深深惋惜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刘邦的故事进行评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刘邦的经历,揭示了真正的英雄并不是那些能够轻易战胜他人的人,而是那些能够超越常人,超越自我,拥有坚定信念和远大理想的人。同时,诗人也指出了那些过于严厉执法的人,虽然他们的锋芒锐利,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最后,诗人通过赞扬刘邦的盖世才华和独特策略,表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