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诗句】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历二百馀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译文】
自从中原沦陷,外敌入侵,我下定决心,在黄河一带招募士兵,从相州开始,集结起来参加战争,经历了二百多次的战斗。虽然不能远赴异乡,彻底消灭敌人,但也为洗刷国家耻辱而努力。现在又率领一支孤军,在宜兴重建了军队,攻克建康后,一战就打败了敌人,遗憾的是没能让自己的部队毫发无损地返回家乡。

【注释】

  • 中原:古代中国中部地区的总称,特指宋朝时金人占领的地区。
  • 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泛指北宋时北方边境地带。
  • 夷狄交侵:外族与汉族之间的互相侵犯。
  • 余:诗人自称。
  • 发愤河朔:决心在黄河以北地区招募士兵。
  • 相台:指相州,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当时是宋军的军事重镇。
  • 总发从军:聚集兵力入伍从军。
  • 二百馀战:经历了二百多次战斗。
  • 洗荡巢穴:摧毁敌人的巢穴或根据地。
  • 北逾沙漠:向北越过沙漠。
  • 蹀血虏廷:在敌人的首都(即金国的都城)进行血战,形容勇猛作战。
  • 尽屠夷种:彻底歼灭敌军。
  • 迎二圣:迎接两位皇帝(南宋高宗和宋孝宗)。
  • 归京阙:回到京城(即临安府,今天的杭州)。
  • 取故地:收复失地。
  • 上版图:上报国家的疆域地图。
  • 朝廷无虞:朝廷没有忧虑。
  • 主上奠枕:皇上安稳地枕着枕头休息。
  • 余之愿:我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岳飞作为南宋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诗中描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对胜利的渴望。他希望能够为国家洗刷耻辱,收复失地,让朝廷稳定,皇帝安心,自己也能实现心愿。这首诗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岳飞的英勇气概和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