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注释】

  1. 庆历:宋仁宗的年号(公元1041~1048).
  2. 池:砚台。
  3. 记: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砚台的历史、制作材料及其特点。
  4. 墨池:指墨池石。
  5. 自右而左:按行从右到左排列。
    【赏析】
    《墨池记》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纪念他在安徽绩溪所见到的一块刻有“墨池”“李氏”等字的巨石而写的一篇散文。全文通过作者对墨池石的记述和描写,赞美了这块巨石的形貌之美、质地之美以及历史之久。文中以时间为序,层次分明;语言质朴平易,清新自然;结构严谨,条理分明。
    文章开头即点明了时间、地点及写作目的。“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这里既表明了文章的成文时间,又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曾巩在庆历年间任过县令、州学教授等职,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现实十分不满,于是毅然弃官归隐,退居乡里。在归隐后的日子里,他常常独自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寻找那逝去的美好时光。一次偶然地来到安徽绩溪,他看到一块刻有“墨池”“李氏”二字的巨石,顿时被它那古朴典雅的外形所吸引。于是,他欣然命笔,写了这篇《墨池记》。
    文章开篇就写到了这块巨石。“余友包何贞元自南安来求遗书于予,得于洛阳故省中。”在这里,作者先介绍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友谊以及朋友的来意。“贞元”是包何的字号。包何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因避乱迁至河南洛阳定居,所以称“南安”,又因其学识渊博,人称“贞元先生”。
    作者描述了自己发现这块巨石的情景:“问其得自何所,则罗浮者也。”这里交代了这块巨石的来源,原来它是一块产于罗浮山的奇石。罗浮山位于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山上怪石嶙峋,风景秀丽。相传晋代葛洪曾在山上炼丹,后来人们为了怀念他,就把山上的岩石命名为“葛仙岩”。而这块巨石,就是葛仙岩上最有名的一块。
    作者详细描述了这块巨石的形状与质地:“其质甚坚,而五色具。”“五色具”指的是这块巨石的颜色丰富多彩。据考证,这块巨石实际上是由一种名叫“紫金石”的矿物构成的,它质地坚硬,颜色斑斓,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紫金石”。这种石头非常珍贵,古人曾用它来磨制宝剑,可见它的质地之好。
    文章再次写到这块巨石:“盖自右而左,其位皆石也。”这里强调了这块巨石的形态美。作者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这块巨石是从右到左斜卧着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是完整的石块。这种独特的形状让人感到十分奇特,同时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译文】
    庆历年八月十二日,曾巩作《墨池记》。
    自从我离开京城以后,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如今我又回到了故乡,不禁想起了当年在京师时的情景。
    有一天早晨起床后,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一片喧闹的声音,原来是一群孩子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东奔西跑,你追我逐,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离家已经三年多了,孩子们也该懂事了,应该懂得珍惜团聚的时光才对啊!然而他们却只顾自己高兴,忘记了家人的牵挂和思念。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纷纷跑过来告诉我说:“我们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可以玩捉迷藏了!”说着,他们就跑到院子里去查看那个好地方。原来他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墨池”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些文字记载着这块石头的历史和传说。孩子们听说这个消息后,都兴奋不已,立刻决定要在那里玩捉迷藏。
    孩子们开始在那块大石头周围忙碌起来,一会儿挖土,一会儿搬石,一会儿修墙,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宝藏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游戏。我们一起挖坑、运土、筑墙、修坡道……虽然我们的动作有些笨拙,但我们都玩得非常开心。
    玩了许久之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孩子们觉得累了,便纷纷坐在地上休息。这时,我注意到他们手中各自拿着一根竹竿,用来当“捉人者”的角色。于是,我便提议大家轮流担任“捉人者”的角色,以便更好地享受这个游戏的乐趣。孩子们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游戏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孩子们觉得有点害怕,便纷纷躲进屋里去。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进屋去了。回到家里后,我发现屋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几本书籍散落在地上。原来这些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把家里的东西弄得乱七八糟,甚至将书本也翻乱了。看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点生气。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陆续从屋里走出来了。他们看到我生气的样子,便纷纷向我道歉并解释说:“我们只是暂时借用一下你的书房而已。”说着,他们还拿出一些零花钱来作为赔偿费用。我听了他们的解释后觉得有些内疚,但还是觉得有些委屈。因为毕竟我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们这样做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当我仔细考虑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因为我离家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孩子们也应该懂事了才对。他们应该知道珍惜团聚的时光才是最重要的啊!因此我想通了这件事后就原谅了他们的行为。
    每当我看到这块巨石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段往事。每次想起这段往事时我都会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因为我知道我曾经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