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诗句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译文

出生时就眼睛有障碍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视力的人询问才知道。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敲击铜盘就能听到它的声音,后来听到铃声,就把它当做太阳了。也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像蜡烛。”摸到蜡烛就能感觉到它的温度,后来摸到扇子,就把它当做太阳了。太阳和铜盘、蜡烛的距离很远,但是瞎子不知道它们的区别,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只是去询问别人才知道的。

道的难以看见的程度比太阳还要大,而人们没有通达的理解和见识,就没有区别了。通达的人向他解释,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和引导,也不会超过铜盘和蜡烛了。从铜盘转向铃铛,从蜡烛转向扇子,相互转换,难道有结束的时候吗?所以世上谈论道的人,有的根据他所见来命名它,有的没有见到却凭空想象它,都是寻求道的错误啊。

那么道终究不能被追求到吗?苏子曰:“道可以到达却不能被追求。”何谓达到?孙武说:“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利用敌人,不把自己交给敌人。”子夏说:“各种工匠在作坊里工作,完成他们的事情,君子学习,用来达到他们的道。”不寻求却自然到来,这就是所谓的达到吧?

南方有很多没入水的人,每天都在水边生活。七岁就可以涉水过河,十岁就能游泳,十五岁就可以在水中自如了。那些能在水中的人难道是偶然的吗?一定是他们掌握了水的运行规律。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了解水的运行规律;出生时不了解水,那么即便长大后,看到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猛者向没入水的人询问为什么能在水中自如,用他们的话试验在黄河中,都没有淹死。所以凡是不学习却努力追寻道的人,都是北方那种只会模仿却没有真正理解道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