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骨如山血未干,补疮遮眼肉都剜。
向来手诏真哀痛,间者人言已治安。
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
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

【注释】

①读邸报:指阅读朝廷的公告或奏章。②补疮遮眼肉都剜:“补疮”指修补伤痕,“剜肉补疮”,比喻不顾自身安危而为他人着想。③手诏:皇帝诏书。“哀痛”指对死者表示哀悼。④危竿:摇动着快要折断的竹竿,比喻处境危险。

【赏析】

此诗为作者读邸报后作。邸报是唐代政府向地方官员传达政令、发布军情、宣布圣旨等的文书,由驿使传送。诗人读到有关国家大事的邸报,不禁感慨万千。

首联“战骨如山血未干,补疮遮眼肉都剜”,写战争的惨烈。这里以山作喻,形象地写出了战场上尸山血海的惨状。“补疮”一词,则用夸张手法,描绘出人们舍己为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暗寓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颔联“向来手诏真哀痛,间者人言已治安”则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战争的态度。他感叹过去皇帝的手诏充满对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而如今的统治者却只顾自己的安逸享受,不再关心百姓的疾苦。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对朝廷的失望情绪溢于言表。

颈联“夜访宰臣忧卧榻,昼延学士论危竿”则是说,诗人夜不能寐,常常去拜访那些为官者,向他们倾诉自己的忧虑之情。而在白天,他又会召集一些文人学士来讨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里的“忧卧榻”、“论危竿”都是比喻的说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

尾联“祖宗全盛犹如此,半壁江风面面寒”则是诗人对历史的一种感慨。他认为,尽管国家经历了多次的兴衰更替,但祖先们建立的基业依然坚固不摧。然而,如今国家却面临着半壁江山的危机,这令人感到无比的悲壮与凄凉。

整首诗通过读邸报这一事件,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同时,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与安定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