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影悠悠白日闲,千年如画此江山。
高人徐孺死已朽,上疏梅仙去不还。
底是忧堪埋地下,谁能远不在人间。
相逢正有论诗乐,且透西江句上关。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潭影悠悠白日闲,千年如画此江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潭影悠悠”形象地表达了水潭的倒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白日闲”则意味着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切显得如此宁静、悠闲。”千年如画此江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片江山的美丽和历史的沉淀,仿佛经过千年的洗礼,仍保持着它的原始风貌和美丽。
- 高人徐孺死已朽,上疏梅仙去不还:这两句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理想主义的破灭。”高人徐孺”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徐干,他以清高的品质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著称于世。然而,他的去世被描述为“死已朽”,暗含着对死亡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叹。”上疏梅仙去不还”则通过“上疏”这个动作,象征着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和责任,尽管他们的理想主义最终未能实现,但他们的精神仍然值得后人学习和传颂。
- 底是忧堪埋地下,谁能远不在人间: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底是忧堪埋地下”可以理解为诗人对那些无法改变的现实困境表示深深的忧虑和不满,这些忧愁似乎只能被埋在地下,无法得到解脱。”谁能远不在人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即无论人们多么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都难以逃脱尘世的羁绊,只能活在人间。这种悲观的人生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接受。
- 相逢正有论诗乐,且透西江句上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论诗乐”指的是在讨论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乐趣和喜悦。”且透西江句上关”则是通过“透”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理解诗歌时的喜悦心情,好像已经穿越了诗歌中的难关,进入了更深层次的艺术境界。这种对诗歌和文学艺术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美好想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抒发情感、反映现实以及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