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到崖州事可嗟,梦中常若在京华。
程途何啻一万里,户口都无三百家。
夜听猿啼孤树远,晓看潮上瘴烟斜。
吏人不见中朝礼,麋鹿时时到县衙。

【注释】:

  1. 今到崖州事可嗟:现在我到了崖州,事情可真让人感慨。
  2. 梦中常若在京华:我常常在梦境中仿佛回到了京城。
  3. 程途何啻一万里:路途遥远,何止是一万里。
  4. 户口都无三百家:人口稀少,没有三百户人家。
  5. 夜听猿啼孤树远:夜晚听到猿猴的叫声从远方传来。
  6. 晓看潮上瘴烟斜:早上看到潮水涌上瘴气缭绕的岸边。
  7. 吏人不见中朝礼:官吏们看不到朝廷的礼仪。
  8. 麋鹿时时到县衙:麋鹿时常来县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崖州(今广东崖县)刺史时所作。前八句写自己对贬所的感伤和思念,后四句写当地风物及百姓生活。此诗反映了作者在遭受贬谪时的心情,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不渝之心。
    诗以“今到崖州事可嗟”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被贬崖州的感叹之情。接着,“梦中常若在京华”又回到梦乡之中,表达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然而,现实和梦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程途何啻一万里”,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贬谪之路是多么漫长而艰辛。而“户口都无三百家”,则进一步揭示了当地民众的贫困与荒凉。
    接下来的两句“夜听猿啼孤树远,晓看潮上瘴烟斜”,诗人将笔触转向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在这两句中,“猿啼”与“潮上”相呼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又体现了诗人在贬谪中的孤独与寂寞。而“瘴烟斜”则形象地描绘了当地气候的特点,使得全篇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吏人不见中朝礼”,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朝廷礼仪的怀念与向往。在这里,“中朝礼”指的是朝廷的礼仪和制度,而“吏人不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与愤慨。这两句诗将诗人的贬谪之痛与对朝廷的忠诚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而感人。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被贬崖州时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贞不渝之心。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它成为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