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令史报来时,仙桂云攀第九枝。
乍听言音犹似梦,却思公道即无疑。
寒门仿佛春将到,幽径朦胧月渐移。
残漏声中鞭马去,纻袍重戴已相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以及作者情感的体会和思想品质的分析能力。此诗首联“报来时”三字为全诗的关键,是全篇的中心。东堂令史,指唐代诗人贾至,他在安史之乱中曾官太子少傅,封许国公,后任荆州刺史。省试即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举行的进士考试。中举后,授太子正字。“仙桂云攀第九枝”,以仙桂喻高官厚禄。“仙桂”,仙人所食,传说有九个枝条,上结仙桃。“登第”者,可获其一枝。“第九枝”,言科举及第后的地位之高。颔联承上启下,“乍听言音犹似梦,却思公道即无疑。”乍听言音犹似梦,意谓听到东堂令史报捷的声音,仿佛还在梦中。却思公道即无疑,意思是想到这次得官乃是由于主考官的公正不阿。颈联进一步写得意之速,与前两句形成对照:“寒门仿佛春将到,幽径朦胧月渐移。”寒门仿佛春将到,意思是自己由一个寒门士人忽然之间变成了贵戚。幽径朦胧月渐移,意思是说此时月已升得很高了,但自己仍然觉得前途渺茫,不知前路何方。尾联“残漏声中鞭马去,纻袍重戴已相随”写得意之速和衣锦还乡的情景。残漏声中鞭马去,意思是在深夜里骑马回家的路上听到了更鼓的声音。纻袍重戴已相随,意思是说回到家后,换上新制的官服,头戴新的冠帽。“残漏”、“鞭马”等词,都写出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赏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诗人贾至因参加进士考试而得到提拔,被任命为左拾遗。这首诗就是贾至得官之后所写的一首记梦之作。诗的开头就点明时间地点:“报来时”。这是从侧面着笔,交代出贾至报捷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身份。“东堂令史报来时”一句,是全诗的重点。东堂令史,指唐代诗人贾至,他在安史之乱中曾官太子少傅,封许国公,后任荆州刺史。省试即唐玄宗天宝八年(749)举行的进士考试。中举后,授太子正字。“仙桂云攀第九枝”,以仙桂喻高官厚禄。“仙桂”,仙人所食,传说有九个枝条,上结仙桃。“登第”者,可获其一枝。“第九枝”,言科举及第后的地位之高。颔联承上启下,“乍听言音犹似梦,却思公道即无疑。”“乍听言音犹似梦”,意谓听到东堂令史报捷的声音,仿佛还在梦中。“却思公道即无疑”,意思是想到这次得官乃是由于主考官的公正不阿。颈联进一步写得意之速,与前两句形成对照:“寒门仿佛春将到,幽径朦胧月渐移。”“寒门仿佛春将到”,意思是自己由一个寒门士人忽然之间变成了贵戚。“幽径朦胧月渐移”,意思是说此时月已升得很高了,但自己仍然觉得前途渺茫,不知前路何方。尾联“残漏声中鞭马去,纻袍重戴已相随。”“残漏声中鞭马去”,意思是在深夜里骑马回家的路上听到了更鼓的声音。“纻袍重戴已相随”,意思是说回到家后,换上新制的官服,头戴新的冠帽。“残漏”、“鞭马”等词,都写出了作者得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