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
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
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
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
排罗置前列,圆熟当高秋。
且以悦一时,长久岂暇谋。
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描绘了无核红柿的生长、成熟和被丢弃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感慨。
我们来逐句解读诗句:
-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
- 林中:指树木繁茂的地方,可能是诗人所居住或游览的地方。
- 丹果:红色的果实,形容果实颜色鲜艳。
- 压枝:果实因重量而压在树枝上。
- 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
- 为柿:即柿子。
- 软美:指柿子质地柔软,口感鲜美。
- 嗟尔骨亦柔:感叹柿子的果实也如此柔软。
- 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
- 风霜:指自然界的风和霜,影响植物生长。
- 变颜色:指柿子因风霜的作用而变色。
- 雨露:指自然界的雨水和露水,对柿子生长有益。
- 大哉造化心,于尔何绸缪。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安排。
- 绸缪:精心策划和照料。
- 荆筐载趋市,价贱良易求。
- 荆筐:用荆条编织的篮子。
- 趋市:前往市场。
- 价贱良易求:指柿子价格便宜,容易买到。
- 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
- 剖心:比喻柿子内部的籽。
- 无所有:什么都没有。
- 入口颇相投:指柿子的味道与口感与人的口味相匹配。
- 为栗外屈强,老者所不收。
- 为栗:即栗子。
- 外屈强:外表坚硬。
- 老者所不收:老年人不吃这些硬壳的栗子。
- 为枣中亦刚,饲儿戟其喉。
- 为枣:即枣子。
- 中亦刚:内含丰富。
- 饲儿戟其喉:喂给小孩吃,但可能伤害喉咙。
- 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
- 众言:众人的意见。
- 咀嚼:品尝食物的感觉。
- 惟尔无所忧:指柿子味道好,不会引起人们的忧虑。
- 排罗置前列,圆熟当高秋。
- 排罗置前列:将柿子摆放在显眼的位置。
- 圆熟:柿子成熟时呈圆形,色泽鲜艳。
- 高秋:秋季,柿子成熟的季节。
- 且以悦一时,长久岂暇谋。
- 且以悦一时:暂时带来愉悦和满足。
- 长久岂暇谋:长时间考虑和计划。
- 咄哉溃烂速,弃掷将谁尤。
- 咄哉:责备之意。
- 溃烂速:迅速腐烂。
- 弃掷将谁尤:扔掉这些烂果,有谁会为此感到遗憾?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无核红柿的生长、成熟和被丢弃过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首先,诗中通过“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等句子,描绘出柿子成熟的美丽画面,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这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其次,诗人通过“风霜变颜色”、“雨露加膏油”等内容,表达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人类事物的影响和改变。最后,“众言咀嚼快,惟尔无所忧”一句,揭示了人们对于美味食物的追求往往忽略了食物的本质和健康问题。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同时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