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四年夏六月,旱风扬尘日流血。
高田已白低田乾,陂池行车井泉竭。
多稼如云欲成就,天胡不仁忍断绝。
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
如闻大河决北方,目极千里波涛黄。
我愿蛟龙卷此水,洒落东南救焦死。
又闻戎泸方用兵,战车甲马穿云行。
安得疏江拥三峡,馀波末流灌百城。
分支引派入南亩,尽使枯槁得复生。
志大心劳竟何补,仰视云汉高溟溟。
吾徒禄食固可饱,更愿眼前无饿莩。
这首诗描绘了元丰四年夏六月的旱灾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墨表达了对干旱灾害的关切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诗中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夏旱(译文)
在元丰四年的夏天,六月里天空晴朗无云,却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风,风力强劲,尘土飞扬,甚至有人被风吹得流血。高田的庄稼已经干枯,低田也缺水;池塘里的水干了,车路、井泉也都干了。田野上满是庄稼,像是一片云海,但天气如此酷热,庄稼怎么能够长得起来?雷声隆隆,雨滴电闪,但雨水最终也没有下来,只是让大地更加炎热难耐。就像听到黄河在北方决堤,千里之遥都能看到波涛汹涌。我想象着蛟龙卷起洪水,将这肆虐的洪水洒向东南,拯救那些受旱的百姓。又听说戎泸等地正在进行战争,战车甲马穿梭往来,战火连天。我多么希望能有疏浚河道,将长江、黄河的水引向下游,将余波末流灌溉到百城的农田。如果能将河流分成几支,分支引流入南亩,让所有枯萎的庄稼重新焕发生机。虽然志向宏伟但心力交瘁,究竟能否为百姓带来一丝帮助呢?抬头仰望天河浩渺无际,心中不禁感到茫然无助。我们这些官员俸禄食禄本就足够养家糊口,但更希望眼前不要有那么多饿死的人。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夏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人通过对旱灾的描述,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整首诗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