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注释】
万木:指树木。罗:罗列。青盖:青天,喻指树林。双峰:指山峰。敞翠屏:敞开翠绿屏风。风埃:风尘。客路:行旅的道路。钟鼓:寺庙中的报时用的铜锣。喜禅扃:喜爱佛寺关闭。蒙密:树荫。杳冥:深幽。俗襟:俗人的襟怀。濯(zhuó浊):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隆平精舍的所见所感,抒发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万木”即万木林,指寺院附近的树木;“罗”,排列,这里形容树林茂盛,像给寺院盖上了一片青天。“双峰”指寺院前的两座山峰,“敞翠屏”形容山色秀丽,好像打开的绿色屏障。此联写景,以万木林、双峰山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颔联“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风埃”即风尘。诗人来到此地,看到满眼翠绿的树木和美丽的山峦,心情十分愉快,但一想到自己远离家园,四处漂泊,心中不免有些忧愁。而听到寺内僧人敲钟打鼓的声音,又不禁感到高兴。这里的“钟鼓”既是指寺内的钟声,也可以理解为僧人的禅修之声。此联写僧道,以寺中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颈联“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下马”即放下行李,准备休息;“穿蒙密”即穿过茂密的树林;“随僧”即跟随僧人。诗人放下行李,穿过茂密的树林,跟随僧人进入深山之中。这里的“杳冥”意为深奥难测,也指深山。此联写随僧入山,以山路景色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教义的向往之情。
尾联“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洗”字用得极妙,不仅写出了洗涤尘世烦恼的目的,而且形象地写出了泉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诗人通过洗涤俗世的烦恼,希望能够洗净心中的尘埃,重新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自由。这里的“泻铜瓶”可以理解为倾倒出清澈的泉水,也可以理解为将心中的烦恼倾吐出来。尾联写洗涤俗世,以泉水为比喻,表达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教义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复杂情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态度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