藓径踏层斑,高林古木间。
雁随平楚远,云共太虚闲。
晚霭昏斜谷,晴阳露斗山。
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

【注释】

汉中:今属陕西省。汉中,古代的州府所在地。城楼:指汉中郡的城墙。苔藓:一种绿而带黄色的苔藓植物。高林古木间:指高大挺拔的树木之间。雁随平楚远: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飞过宽阔平坦的平原。楚:指秦岭。太虚:即天空。清旷:空旷开阔。尔何颜:你的脸面往哪里放?

【赏析】

《汉中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写了汉中城楼周围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境界壮阔,气魄豪迈,笔力雄健,一洗五、六律诗绮靡纤弱之习。

首联先写城楼周围环境,“藓径踏层斑”是说沿着长满苔藓的小径走去,脚下踩着层层苔藓,显出一片苍润之色。“高林古木间”,是点明时间,是秋天,所以“高林”是萧瑟的,“古木”是枯黄的;但又有“高”“古”二字,又给人以肃穆庄重之感。“雁随平楚远”,是说大雁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型飞行,飞过广阔的平原。“云共太虚闲”,是说白云悠闲自在地浮游在天空中。“高”与“闲”二字,更给人以超尘脱俗之感。

颔联写诗人所见之景。“晚霭昏斜谷”,“晚霭”是指夕阳的余晖。这里既写出了日暮时分的斜谷景色,又暗示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忧郁。“晴阳露斗山”,晴天阳光照耀在山峰上,使山峰显得更为雄伟壮观。“霁”“露”“斗”三个字,既写出了晴空万里的景象,又写出了山的雄伟壮丽之美。

颈联进一步写景。“将身就清旷,名路尔何颜?”诗人站在这高峻秀丽的山峦之间,放眼望去,只见四围群峰环抱,中间一条小道蜿蜒而过,这就是通往汉中的名胜古道。诗人不禁感叹地说:“这是多么宽广的大道啊!”但是,在这宽广的大道上,却有谁愿意来走呢?这是诗人对那些只知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发出的责问。

尾联是诗人感慨之词,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此诗写得气势恢宏,意境雄阔,气象浑厚,笔力遒劲。全诗语言朴实,不事雕琢,读来自然流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