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蹶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为哀悼仁宗皇帝而作的挽诗。萨都剌(1272—约1344),字天锡,号方回,浙江台州人,元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音乐家,与杨载、张枢、揭傒斯齐名,号称“浙西四友”。
此诗前二句写仁宗皇帝即位之始,即由太师拜相,又登大宝。接着三、四句,则写他生前的政绩: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哀文”指谥号;“帝业”指帝统;“仁功”指仁政。这两句说:仁宗皇帝的谥号是哀文,这是因为他对国家有贡献,所以死后才给他一个哀文;他的帝位,是因为他有仁德之功,所以谥号是“仁”。五、六两句,写仁宗皇帝的去世。“竭蹶”指奔走呼救;“两宫”指仁宗皇后和仁宗皇帝本人。这两行说:他死后,群臣都来奔丧,哭声震天动地;他的儿子英宗皇帝在两宫(即皇后和皇太子)面前,悲痛欲绝。七、八句,写朝廷为他举行丧礼的情况。“铭旌”指旌表死者姓名的旗幡;“巩洛”指洛阳。这两行说:他的灵柩从巩县到洛阳时,旌旗飘扬;他的灵柩到达洛阳后,悲风万里。全诗共十句,每句七个字,都是对联式的排偶句,中间用“哀文”“谥册”“两宫”等词语隔开,形成韵律美。
首句中的“被衮”二字,点明仁宗皇帝即位之初的情景。“衮”,古代帝王礼服上的一种装饰物,这里指龙袍。次句“跻阶”二字,描绘了仁宗皇帝登临宝座的庄严场景。“跻”,登也。“阶”,台阶。“忽受”,突然得到。这一句描写了他登基时的气势。
第三句“哀文”二字,概括了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哀文”,即哀痛之情,这里指他的哀怜百姓之情,也就是他的仁政。“帝业”,指他所建立的国家。“谥册”即谥号,这是后人对他去世后的评语。“仁功”,指他的仁爱之功。这几句描写了他的一生。
第四、五句,是对仁宗皇帝一生事迹的总结。“竭蹶”,意为奔走呼救;“两宫”是指仁宗皇后和英宗皇帝。这两句的意思是:他为了百姓疾苦到处奔波呼救;他在两宫(即仁宗皇后和英宗皇帝)面前哭泣得不能自已。
末两句“铭旌”和“万里”,分别描绘了他身后的情形。“铭旌”,即旌表死者姓名的旗幡;“万里”,指遥远的地方。这两句意思是:他的灵枢从巩县到洛阳的时候,旌旗飘扬;他的尸体运到洛阳后,悲风万里。
此诗语言质朴平易,却不失其雄浑壮阔,表现了元代文人特有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