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
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
平冈见净刹,石径郁以深。
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
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
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
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
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

以下是诗句的逐句解析和翻译,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

  1. 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文同每日忙于公务,心情烦乱,无法平静下来。)
  2. 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于是驾车前往城南,希望能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宁静。)
  3. 平冈见净刹,石通郁以深。(在平缓的山岗上,看见了一座清净的寺庙,石阶幽深。)
  4. 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在那里,有一位追求真理的人,他的性格坚定而独特,让人印象深刻。)
  5. 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他隐居在这里已经十年了,连他的踪迹都找不到。)
  6. 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他就像穿着破旧的衣服一样,嘴里却能吐出美妙的音乐。)
  7. 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现在他在寂静的禅堂中修行,声音消失得无影无踪。)
  8. 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他静静地修行,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

诗句注释

  • “簿领”:指琐碎的文书工作。
  • “纷然汩幽襟”:形容文同因公务繁忙而心情烦乱。
  • “驾言”:表示要行动或出发。
  • “城南”:指的是文同所在的城市向南的郊区。
  • “平冈”:平坦的山冈。
  • “净刹”:清净的寺庙。
  • “苦空人”:指追求佛法、理解生命真谛的人。
  • “峭健奇骨森”:描述该人性格坚韧、独立,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
  • “十年”:时间长度,指文同在此地隐居的时间已久。
  • “兀如”:像……一样,形容其朴素的样子。
  • “败褐”:破旧的衣服。
  • “众妙音”:多种美妙的声音,这里指文同的禅修之声。
  • “寂照堂”:静寂光明的殿堂,可能是指禅宗的禅堂。
  • “声绝响亦沈”:意味着声音完全消失,不再响亮。
  • “默矣”:沉默不语。
  • “自得”:自我满足,内心达到一种境界。
  • “少林”:指少林寺,一个著名的武术和禅宗寺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文同与城南观音院庵主广师交往的描述,展现了文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诗中的“苦空人”象征着追求真理和智慧的人,他们虽然身处喧嚣之中,但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