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河东孙,豪迈有祖德。
二十补楚掾,能用口破贼。
归来入京寺,不借推挽力。
骄夸固其宜,了不见颜色。
题舆盖本乘,入幕乃屈职。
淮西号剧府,君也兹敛翼。
朝廷选材吏,闻下前日敕。
奉诏者云谁,此章君可塞。

【注释】

翩翩:形容人走路轻快。河东孙:春秋时晋国的大夫荀林父,字叔平,又称“河东孙”。豪迈:气概豪爽。补楚掾:在楚国作官。能用口破贼:指用口舌战胜敌人。不借推挽力:比喻自己有能力,用不着借助别人的力量。骄夸:骄傲自大,喜欢显示自己的长处。固:固执己见。了不见颜色:意谓傲慢到了极点,对人的态度也变得冷淡起来。题舆盖本乘:意思是说本来应该乘坐的车却被用来载着舆盖(古代皇帝所坐的车)。入幕:进入军帐。敛翼:收敛翅膀,指退避。淮西号剧府,君也兹敛翼:淮西是军事要地,这里指蔡州,你到这里来也是为了收敛翅膀,准备退避。朝廷选材吏,闻下前日敕:朝廷选派人才,听到您以前所受的告诫。奉诏者云谁:被诏书任命的人是谁。此章君可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的奏章已经写定,现在可以交出去了。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生于1287年,卒于1359年,浙江绍兴人。他出身贫苦农家,少年时即有志学文习诗。20岁时曾从钱惟善学过《易》、《诗》,后弃去。隐居九里山下读书,自号 煮石山农、白阳老人、野史老人等。由于长期隐居,所以与世隔绝。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参加起义军,任过镇抚司掾吏。后来因不愿同流合污,脱身归隐。此后,他以卖画为生,晚年尤好梅,自称 梅花屋主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其作品多咏古抒怀、述志言情,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性格和情趣。

这首诗是王冕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春到蔡州途中所写的一首题壁诗。当时,作者随元朝军队镇压农民起义而来到蔡州。这首诗是他在蔡州题壁上的一首诗。

首联“翩翩河东孙,豪迈有祖德”,起笔点明作者的身份和特点:一个才气横溢的人。“河东”是指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卿士族中以河东籍贯为荣。“孙”是晚辈的意思,此处暗含“才子”之意。“豪迈”是豪放、洒脱的意思。“祖德”是祖上留下的美德或恩德。这里指的是先人的优良品德。

颔联“二十补楚掾,能用口破贼”,承上启下,写自己二十岁时的经历和才干。“楚掾”是楚国的官吏,此处泛指地方上的小官。“能”字突出了自己才能出众。“破贼”指打败敌人的策略或计谋。这里的破贼是比喻,用口舌战胜敌人。

颈联“归来入京寺,不借推挽力”,写自己返回京城后的情况。“推挽力”是拉船的力气,此处引申为力量、势力、威权等。“不借”是不用、不要的意思。“骄夸”意为骄傲自大,喜欢显示自己的长处。《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可见骄夸是不好的品质。这两句写自己回到京城之后,依然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不炫耀自己的能力,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

尾联“骄夸固其宜,了不见颜色”,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谦虚态度。“骄夸”是骄傲自大的表现,“了不见颜色”则表明自己对这种态度毫不在意。这里的“颜色”是指脸色、表情等外在表现。整句话的意思是:骄傲自大的行为本来就不合适,但我始终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含蓄。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回到京城后的表现,表达了自己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态度和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