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惟便水竹居,老来自觉转迂疏。
图书四壁饭不足,烟雨一犁春有馀。
纸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
春风独立鸟声碎,不是言诗亦起予。
【注释】
漫兴:随兴而写。水竹居:以水竹为伴的住处,即隐居之所。老来:年纪大了。自觉:自己觉得。迂疏:拘谨、不合时宜。图书:指书籍。四壁:四周都是墙壁。烟雨一犁:春耕时用烟熏湿气使地发潮,然后耕一遍叫做“烟耕”,再用水浇湿叫做“犁耕”。有馀:有余,充足。纸上:指书卷上。古人:指历史上的名人。定何如:你打算怎么样呢?春风:春日和煦之风。独立:独自。鸟声碎:小鸟的叫声如碎玉般悦耳。起予:激起了我的兴致。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隐居山中所作。首二句写其归隐山林之乐与年老体弱之忧;三、四两句写生活清贫但精神充实;五、六两句抒发对前人高才大雅的钦慕之情;最后两句表达自己的感慨及志趣。
开头两句说:“野性惟便水竹居,老来自觉转迂疏。”诗人在山中找到了久违的清静,这使他感到欣慰愉快。他喜欢水竹幽僻的环境,因为那里没有俗世纷扰的干扰,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作诗。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感到自己变得孤僻了,不再像青年时代那样活泼开朗了。
第三联“图书四壁饭不足,烟雨一犁春有馀”是说,虽然图书满壁,但食粮却很缺乏。春天农忙时节,他只有靠种几垄田来换取一些粮食。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生活贫困的现状。
第四联“纸上古人俱已矣,山中今我定何如”则是说,尽管纸上的古今人物都已死去,但山中的我究竟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最后一联“春风独立鸟声碎,不是言诗亦起予”是说,当春风拂过山林,鸟儿欢快地歌唱时,诗人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挥毫泼墨,写下了诗句。这里的“起予”指的是诗人被美景所激发而产生创作的灵感。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