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八月十四日,月亮被食尽了中秋之夜,于是没有了明亮的月光。

妖蟆(即蛤蟆)并不为中秋而鸣叫,老兔子已经先一步在昨夜的寒冷中奔跑了。

世事相违如晴天与雨天的变化,人生何必苦苦追求悲欢离合呢?

云窗自然照着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我想象着西风万里,有一群大雁正飞向北方。

政(zhèng)飞健笔写琅玕,正在挥洒自如的写下美丽的诗篇。

注释:1. 八月十四日: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2. 地:此处指“蟾蜍”或“蟾蜍”,传说中形似蛙而能吐水的神奇动物。3. 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4.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5.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6.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7. 政:同“正”,正是的意思。8. 琅玕:一种玉名。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王建晚年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意思是说,当夜正好遇到月食,因此就没有了明月。这既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他的心情。

颔联:“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意思是说,虽然妖蟆并没有因为中秋节的到来而鸣叫,但老兔子却先一步在昨晚的寒冷中奔跑了。这两句诗以妖蟆和老兔子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中秋夜晚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无奈和感慨。

颈联:“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意思是说,人生的喜怒哀乐就像晴雨一样变幻莫测,何必苦苦追求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于追求世俗的繁华和名利。

尾联:“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意思是说,窗外的云彩自然照亮了青藜杖,月户重修的白玉盘也显得更加明亮。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和对自然的热爱。

尾句:“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意思是说,坐着的时候我在想着西风中的大雁,正在用一支健笔写出美丽的诗篇。这一句诗以大雁和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