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
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无数摺溪回。
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
俯仰十年如梦耳,旧题剥落已尘埃。
【注】宿芙蓉驿:在今陕西户县境内。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凤凰山,又名少陵山,在陕西西安城南,因山上有凤凰阁而得名。
芙蓉驿:唐代时,长安至东都洛阳之间设有驿站,以驿道上风景优美的地方为名。
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无数摺溪回,黄鸟:黄鹂。“有时”:指偶尔。
折:曲折。
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麦秋:即夏初,农历四月。
蚕月:农历三至五月间,是养蚕的季节。
俯仰十年如梦耳:转眼已过去很多年了。
旧题剥落已尘埃:指诗作因年久而失去原有的光彩。
赏析:
《宿芙蓉驿》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宿芙蓉驿”开篇,点明了自己当时所在的地点和所要抒发的情感。芙蓉驿位于凤皇山下,是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之间的一个驿站,也是诗人当年经过的地方。诗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心声。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芙蓉驿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第一联“凤皇山下芙蓉驿,零落残碑半蚀苔”,描绘了芙蓉驿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凤皇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景点。而芙蓉驿则是古时候长安与东都洛阳之间的一座重要驿站。诗人用“零落残碑半蚀苔”来形容这些历史遗迹的破败不堪,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
第二联“黄鸟有时穿户过,青山无数摺溪回”,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黄鸟时而穿过门户,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而青山连绵不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的“摺”字,形象地描绘了溪水的曲折蜿蜒。
第三联“麦秋天气半明暗,蚕月人家忌往来”,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麦秋时节,天气时晴时雨,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而在蚕月期间,人们则尽量避免外出,以免打扰到正在养蚕的人们。这里的“忌往来”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特殊时期的一种无奈和无奈的心态。
第四联“俯仰十年如梦耳,旧题剥落已尘埃”,则是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仿佛一场梦一般;而那些旧时的诗句和题目,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彩。这里的“俯仰”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感叹;而“旧题剥落已尘埃”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曾经的作品如今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芙蓉驿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