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原诗的内容,并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总结和评价。

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赏析”,这实际上就是对原诗的赏析。答题时,考生应首先指出诗句的意思,接着分析诗歌的主旨,最后指出诗歌的风格、语言特色等。本题中的第一句“过李季子丈”中的“李季子”是作者自指,“丈”即“先生”。第二句“晦庵往矣与谁评”中的“晦庵”是指朱熹,“与谁评”指的是朱熹死后没有后人可以评论他的学说,表达了自己对朱熹学说的敬仰之情。第三句“深衣静对山逾好”中的“深衣”是古人的常服,“逾好”指非常美好。这里表达了作者在深衣静坐时,欣赏山水景色的美好感受。第四句“语录重抄眼尚明”中的“语录”是记录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此处指朱熹的著作。“尚明”指仍清晰可见。作者表示自己仍然能够清楚地看到朱熹的经典著作。第五句“春晚有诗供杖屦”中的“春晚”是春季傍晚之时,“杖屦”是古代文人用来行走的拐杖和鞋子。作者表示自己春天的时候,有诗来陪伴自己拄着拐杖和穿着草鞋行走。第六句“日长无事乐锄耕”中的“日长”指天气晴朗,“锄耕”指农作。作者表示自己在天晴的日子里,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是乐于从事农耕活动。第七句“家风终与常人别”中的“家风”指家庭风尚,“常人”指一般人。作者表示自己的家风和一般人不同,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随波逐流。第八句“只听芭蕉滴雨声”中的“芭蕉”是一种植物,这里的芭蕉指的是一种植物的名字。“滴雨声”指雨滴落下的声音。作者在听雨声时,只听到雨点落下的声音,而没有其他人的声响。

【答案】

过李季子丈

易在床头注未成,晦庵往矣与谁评。

深衣静对山逾好,语录重抄眼尚明。

春晚有诗供杖屦,日长无事乐锄耕。

家风终与常人别,只听芭蕉滴雨声。

译文:

过访李季子先生家,在床头写下了注解但没有写成。朱晦庵已经去世,没有人能和他一起讨论问题了。我穿着深衣静静地看着山上的景色非常美好,我重新抄录了朱熹的语录,看后觉得眼睛依旧十分清晰。春天来临,我有诗来陪伴我拄着拐杖和穿着草鞋行走。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于是我乐于从事农耕活动。我坚持自己的家风,最终与一般人有所不同,我只听到芭蕉落下的雨声却没有听到其他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抒情的小诗,通过叙述自己过访李季子先生,聆听雨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信念,不为世俗所动摇的精神追求。诗中用字精炼,构思巧妙,富有诗意,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