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
梅次第花春漠漠,鹤相随睡夜寥寥。
诸公安用怒生瘿,老子岂为饥折腰。
更入乱云深处去,极知与世不同条。
孤亭危耸,迎接众峰朝霞。岁末,移床躲避喧嚣。
梅花陆续开放,春色漠漠;鹤伴我睡,夜深人静时寥寥。
诸公因愤怒生瘿病,我难道因饥饿折腰吗?
进入乱云深处,更知与世人不同。
注释:
- 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孤独的亭子高耸着,面对着群山,在寒冷的冬天,我搬了床来避开嘈杂的声音。”孤亭”指诗人自己的住所,”危耸”形容其高耸入云。”众峰朝”指周围的山峰。”岁晚”即冬季,因为此时天气寒冷,所以需要移动床铺以取暖。”借避嚣”意为为了避开嘈杂的环境而搬家。
- 梅次第花春漠漠:梅花依次绽放,春天的气息弥漫。
- 鹤相随睡夜寥寥:白鹤陪伴着我入睡,夜晚安静无声。
- 诸公安用怒生瘿:诸公(可能是指同僚)因恼怒而长瘤。”瘿”是中医上指由痰瘀凝结而形成的良性肿块,此处借为比喻之词,表达因愤怒而产生的身体不适。
- 老子岂为饥折腰:我怎能为了饥饿而屈服。”老子”是古代对自己的称呼,”岂”表示反问。
- 更入乱云深处去:继续深入到云雾缭绕的地方去。
- 极知与世不同条:《易经》中说“与时偕行”,意指应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论语》中提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里强调了诗人与世俗的不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居中的孤独、清贫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淡泊态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首句通过孤亭的形象描绘出一种高远的境界,暗示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接着三句描绘了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远离尘世的宁静。最后两句则是对世俗的一种批判,表达了诗人坚持自我、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