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疏雨清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晓全诗,理解诗意,分析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句中的主要词语,联系上下文语境作答。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晴朗暖和。
淡烟疏雨清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烟雾朦胧。
燕子呢喃细语,春愁渐浓。游子的心,被这蒙蒙细雨、缕缕轻烟、霏霏微雨、蒙蒙细雾所笼罩,心情也变得惆怅起来。
燕语呢喃,是春愁的开始。“初”字点出时间之早,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一帘草色暮池深,水边闲步思归情。
在暮色沉沉、暮霭弥漫的时候,我独自漫步在池边,眼前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抹淡淡的绿色——那是池中的浮萍。浮萍虽然只是一叶扁舟,但是当它飘到池塘中央时,却能将整个池塘装点成一个绿色的世界。
“浮萍”二字用得极为贴切,写出了浮萍随波逐流的特性,同时也写出了浮萍与水相依为命的情态。“浮萍”一词,也暗含了诗人漂泊不定的身世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烟雾缭绕,景色宜人,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此时此地的游子心中却是一片愁绪,这种对比更加衬托了诗人的孤独。
第二句写景,以物衬情。燕子在呢喃细语,似乎在诉说着春天即将过去的哀愁。而此时离乡背井,在外飘泊的游子更是感慨万千,内心充满了愁绪。
第三句写景,进一步加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燕子的话似乎也在提醒着游子,春天就要过去了,自己在外漂泊的日子也该结束了,应该回家看看了。而此刻的游子却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醒来后只能独自面对这无尽的寂寞和孤独。
尾句写景,以草色映衬游子的心情。傍晚时分,池水中的浮萍呈现出淡淡的绿色,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此时的游子心情却十分沉重,仿佛要将这片绿意全都压垮一般。他独自漫步在池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绪,想要回家看看亲人朋友,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游子对家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飞絮落花游子心”、“燕语春愁初睡起”,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