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哉清明乃尔愁,雨声中间花事休。
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
墙头笋已吹成竹,夺我斋厨苍玉束。
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
清明
清明时节,何以如此忧郁?雨声间杂着花事,春天的生机已逝。一春将尽却不肯停留,何况没有酒来与春相酬。
墙角竹笋已长成竹,夺走我斋厨中的苍玉束。满床书卷为不平而怨,也怨恨秋天山崖辜负腹。
注释:
- 何哉:为什么
- 乃尔愁:如此忧愁
- 雨声中间:雨声中掺杂着
- 留春不肯住:留春不肯停留
- 况无酒与春相酬:何况没有酒来与春相酬
- 墙头笋已吹成竹:墙角的竹子已经长成了竹子
- 夺我斋厨苍玉束:夺走了我斋厨中的苍玉束
- 满床书卷为不平:满床上的书都是为不平而读
- 亦怨秋崖长负腹:也怨恨秋天的山崖辜负了腹
赏析:
《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清明时节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首联“清明时节,何以如此忧愁?雨声间杂着花事,春天的生机已逝。”描述了清明时节的雨声中夹杂着花事,春天的生机已逝。诗人用“何以”一词,表达了对清明节景的不解和困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春天的不舍和留恋。
颔联“一春留春不肯住,况无酒与春相酬。”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和留恋。他感叹春天不肯停留,更没有酒来与春相酬。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无奈。
颈联“墙角竹笋已吹成竹,夺走我斋厨苍玉束。”描述了墙角的竹笋已经长成了竹子,夺走了斋厨中的苍玉束。这两句诗以竹笋的生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望。
尾联“满床书卷为不平,亦怨秋崖长负腹。”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满床上的书卷中寻找答案,却发现这些书都是为了不满而读。他也怨恨秋天的山崖辜负了他的期待。这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清明节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清明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盼。同时,诗歌也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失望,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