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
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宁。
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𨤍醁呼娉婷。
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瓶。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出京时所写。
第一句“一坐一百二十日”,意思是说作者在关外度过了整整一百二十天。这两句诗描绘了当时作者的行程之长和旅途之苦。
第二句“柳初黄落今青青”,描写了春天过去,柳树已经变绿,而现在已经变成了青青的颜色。这里的“柳”既指柳树,也暗指作者自己的心境。
第三句“索舆径去有忙事”,意思是说作者急忙地乘车离去,因为有急事需要处理。这句诗表现了作者的忙碌和紧迫感。
第四句“忽忆曾与春丁宁”,意思是说作者突然想起了春天的时候曾经对春天许下诺言的事情。这里的“春丁宁”指的是作者在春天时向春天许下的诺言,可能是关于春天的某个愿望或计划。
第五、六句“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𨤍醁呼娉婷”,意思是说牡丹花的香气非常迷人,可以吸引人们驻足欣赏。这里的“牡丹”指的是牡丹花,而“𨤍醁”则是一种美酒的名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一句“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瓶”,意思是说回到家中已经是二月了,但还没有准备好翠色的官窑瓶子。这句话暗示了作者的归家之路漫长而艰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旅途劳顿和感慨时光流逝的作品。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种种细节和心情变化。从开始的旅途之长和旅途之苦,到后来的忙碌和紧迫感,再到回忆春天的诺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最后表达对归家之路漫长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同时,通过对牡丹和𨤍醁的描述,诗人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