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问笭箵、何事下矶来,抛云月。
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笑人间、万事竟何如,从吾拙。

【注释】

乙巳:宋孝宗乾道六年。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问笭箵、何事下矶来,抛云月。

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笑人间、万事竟何如,从吾拙。(白话翻译)

说给梅花听啊,不要说什么今年没有雪花。你看那秋天的崖上,鬓边的白发已经纷纷落下。笔砚只是催促着人老去,湖山不能消除我诗中的痛苦和忧愁。问我为什么到这白浪拍击的江岸上来?抛下的是云朵般的月亮。(赏析)

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鸟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笑话人间、万事究竟怎么样呢?跟随我的愚拙生活吧。

【赏析】

此词为作者六十岁生日所作。词中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超然态度和淡泊名利的思想,也流露出他内心的苦闷和愤懑,以及一种消极逃避现实的人生哲学。

开头三句:“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君不见、秋崖鬓底,茎茎骚屑。”词人以拟人手法写梅花,说它不要说什么今年没下雪,你瞧那秋天的崖上,鬓边的白发已经纷纷落下。“说与梅花,且莫道、今年无雪”,是说不要以为今年没有雪,其实不然。接着又通过反诘句“君不见”点明自己的意思。“笔砚只催人老大,湖山不了诗愁绝。”这里用“笔砚”比喻时光的无情,而“秋崖鬓底,茎茎骚屑”则写出了年华逝去的悲凉景象。“老了”,是时间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老了”,也是诗人对自己生命历程的一种感叹。“老了”之后,自然就会“老大”起来。“湖山不了诗愁绝。”意思是说,尽管诗人有着满腹的才华和高远的志向,可是,面对着青山绿水,却感到愁绪难消。“秋崖鬓底,茎茎骚屑”、“老了”、“不了”都是时间的流逝造成的结果。“问笭箵、何事下矶来,抛云月”。词人在这里用了《列子·汤问》中的典故。《列子·汤问》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张若的人,在海上打鱼时遇到大风浪,他的船被巨浪掀翻,他掉进海里,幸得一个渔夫搭救了他。后来张若问渔夫为什么要救他,渔夫回答说:“我是东海神龙王的儿子。昨天我父亲出海时,忽然狂风大作,波浪滚滚,一会儿工夫就把父亲卷进海里去了。我正在海上捕鱼,忽然看到一条蛟蛇从水中冲出海面,直扑我父亲,我连忙跳入海中将那条蛟蛇杀死后拖回岸边,谁知这时父亲就从蛟蛇口中钻出来。后来我继续捕鱼,直到天黑才收网回家。回到家里一看,父亲不见了,原来是被蛟龙吞没了。我知道蛟龙是东海神龙王的儿子,就来到东海,找到神龙王的庙宇前大哭一场,求神龙王饶恕父亲一命。神龙王听了我的话后十分生气地说:‘你这小小的渔夫怎么敢来打扰我的安宁?我儿子被蛟龙吃掉,是我事先知道的,我早就想杀了这条蛟龙来祭祀我的父亲,没想到蛟龙先下手了。’于是神龙王命令手下的神兵神将去杀那蛟龙。可是那蛟龙非常厉害,神兵神将都奈何不了它。最后,神龙王只好亲自去对付那蛟龙。可是神龙王也不是好惹的,那蛟龙也很厉害,最后终于两败俱伤而死。神龙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神龙王位成为东海之神。从此,那一带的海面上就没有蛟龙出没的事了。”这里词人借用这个故事,说自己是因为帮助渔夫搭救张若,才落得如此下场的。所以“问笭箵、何事下矶来,抛云月”,就是词人询问渔夫为何要把自己从水中捞出来抛掷到岩石上?这里的石头就像渔夫用来做钓钩的工具一样。“重省起,西山笏。终负却、东山屐。”这里词人用两个典故来表示自己的无奈和失落之情。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三国魏尚书郎左思因不满当时官场腐败而辞官归家隐居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在山阴期间常到会稽郡西面的永昌亭读书吟诗,并把读书写字用的竹简放在衣带上以便携带。有一次,他到亭中读书时突然想起什么来就起身去取笔。这时正好有个客人来访,客人看见他随手拿起笔来写字,就说:您这是在干什么呢?王右军笑道:我在写地契!这就是著名的“王右军临池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曾做过会稽太守,所以他经常在山阴(现在浙江绍兴)的东面和西边游历,所以“西山”指的就是山阴县的西门山,而“东山”指的就是山阴县的东山。“终负却、东山屐”就是说自己终究辜负了东山的鞋子。这里的“东山鞋”指的就是东山的鞋子。这里词人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因为不愿做官而辞官归隐的决心已定。“把草堂借与,鹭眠鸥歇。”词人把草堂借给别人住,让鹭鸶和鸥雀在那里栖息休息。“鹭眠鸥歇”出自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这里用两个典故表示自己辞官后的生活状态。第一个典故是: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东晋时期,大将军桓温率兵北伐时,王羲之担任参军随行参加北伐。由于北方的老百姓不堪忍受胡人的欺凌压迫,纷纷起义反抗胡人的统治,所以王羲之决定弃官不做,带着家人隐居山林之中。后来他定居在会稽郡的东山居住。第二个典故是: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曾在苏州城西的虎丘山上修建亭台楼阁等建筑。白居易晚年退隐后,在苏州城西的虎丘山上建造了一个草堂。据说白居易在草堂旁种了很多杨柳树,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柳树就会发出嫩芽儿。白居易喜欢这些景色,常常坐在亭子里欣赏。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杨柳枝》的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愿君采撷纫金梭,快剪刀裁银刀切。千条万缕拂轮眉,千过万遍如初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乌帽久闲苍藓石,青衫今作枯荷叶。”这里词人说自己已经多年不戴乌纱帽了,而是戴着青色的衣衫在苍翠的石阶上行走;现在自己已经很久不穿青衫了,如今穿着的是枯黄色的衣服。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笑人间、万事竟何如,从吾拙。”这里是词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总结评价: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那样地不值得一顾,只有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过一生才是最重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