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踏朱仙月,还思昨日诗。
尚携漫刺谒,不爽故人期。
宫阙觚棱失,山河向背移。
悠悠芳草路,恰似别家时。
解析和翻译
第一句:晓踏朱仙月,还思昨日诗。
释义: 在清晨,我踏着明亮的月光,回想起昨日的诗歌。
关键词注释:
- “晓踏”:早晨的行走。
- “朱仙”:这里指红色的月亮,可能象征希望或热情。
- “还思”:再次思考。
- “昨日诗”:前一天写的诗句。
第二句:尚携漫刺谒,不爽故人期。
释义: 我带着漫不经心的拜访,未能满足老朋友的等待。
关键词注释:
- “尚携”:仍然携带(意味着未放下)。
- “漫刺”:随意、无目的的拜访。
- “不爽”:没有达到预期。
- “故人期”:老朋友的约定。
第三句:宫阙觚棱失,山河向背移。
释义: 宫殿的轮廓已经改变,山河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注释:
- “宫阙觚棱”:指的是宫殿的外观特征。
- “失”:失去原有的形状或特性。
- “山河向背移”:形容国家的变迁或形势的变化。
第四句:悠悠芳草路,恰似别家时。
释义: 漫步在芳草如茵的道路上,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
关键词注释:
- “悠悠”:漫长而悠闲的意思。
- “芳草路”:通常用来形容春天的道路,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恰似”:好像。
- “别家时”:其他的时间点,可能是回忆过去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首句中的“晓踏朱仙月”不仅描述了时间的流逝,更隐喻了诗人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第二句中“尚携漫刺谒”,反映了诗人虽然心怀期待但最终未能实现的心情,展现了诗人与老朋友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第三句“宫阙觚棱失,山河向背移”则深刻地表达了国家和社会变迁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时代更迭的敏感和深思。最后一句“悠悠芳草路,恰似别家时”,以自然景色作为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美好憧憬,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