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四境宿云披,渐放扁舟入渺弥。
漠漠衣襟凌水雾,悠悠帘幕挂天丝。
波平自喜看书稳,风软翻愁出险迟。
今夜君山兴不浅,登临应及月明时。

【注释】:

  1. 四境:指四方各地。宿云:隔夜的浓云。披:覆盖。渺弥:水气弥漫的样子。扁舟:小船。入渺弥:进入水中弥漫的景象。
  2. 漠漠:形容衣襟薄而透明,可以看见里面的颜色。凌:接触。水雾:水汽。
  3. 悠悠:形容帘幕飘动的样子。挂天丝:形容帘幕好像天上的细丝一样垂挂下来。
  4. 平:平静、平稳。喜:喜欢。书稳:指在水上阅读时感觉平稳。
  5. 软:柔和。翻愁出险迟:指在风柔和的时候,船行驶起来不费力。
  6. 今夜:今天晚上。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相传为古贤人渔父之所居。兴不浅:兴致很高。登临:登上山冈。应:当。及:赶上或遇到。月明时:月亮明亮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渴望归隐的心情。
    首句“朝来四境宿云披”,描绘了诗人早晨起床后,看到天空中被厚重的云雾覆盖的景象。诗人用“披”字来形容这层浓重的云,形象地表达了云雾笼罩天地间的感觉。接着,“渐放扁舟入渺弥”,诗人乘着小船缓缓驶入水面,周围一片朦胧,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渐放”和“渺弥”都是用来形容船只行驶的状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漠漠衣襟凌水雾,悠悠帘幕挂天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的场景。诗人的衣襟轻薄透明,如同水雾一般飘荡;而窗帘则像天边的细丝一样垂挂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凌”和“挂”都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
    第三联“波平自喜看书稳,风软翻愁出险迟。”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诗人在湖上的情景。湖水平静如镜,使得诗人能够安心地坐在船上阅读书籍;而微风拂过,也使得航行变得轻松愉快。然而,由于风力不足,使得船只行驶的速度较慢,让人不禁感到有些许愁绪。这里的“自喜”和“翻愁”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一句“今夜君山兴不浅,登临应及月明时。”则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表示今晚的兴致高昂,想要在明月照耀下登临君山。这里的“君山”指的是位于洞庭湖中的一座山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处胜景。而“兴不浅”则表明诗人对这次出游充满了期待和激动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进行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