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南畔碧连峰,畴昔贞人寄此中。
琳宇邃深灵迹在,仙坛牢落杏花空。
池塘自老琴高鲤,岩谷仍回御寇风。
共羡碧虚官职好,谁知阴有济民功。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江城南畔的住所,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生活、工作以及人生境遇的感慨。

首句“太一宫”直接点明了诗人居住的地方,即太一宫。太一宫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中华路,是明代皇宫的一部分。

第二句“江城南畔碧连峰”描绘了太一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南畔指的是南方,碧连峰则形象地描绘了太一宫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第三句“畴昔贞人寄此中”,诗人回忆起以前在此居住的人。畴昔是指从前的日子,贞人则可能是指曾经在此生活的人,他们曾经在这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第四句“琳宇邃深灵迹在”,描述了太一宫中的宏伟建筑和神秘的传说。琳宇邃深形容建筑华丽而深邃,灵迹则指传说中的神仙遗迹或故事。

第五句“仙坛牢落杏花空”,描绘了太一宫中的仙坛虽然依然存在,但已无人再祭拜,只有盛开的杏花在风中摇曳。这反映了世事变迁,曾经的辉煌不再,只有大自然依旧。

第六句“池塘自老琴高鲤,岩谷仍回御寇风”通过描绘池塘中的老鲤鱼和岩谷中回荡的风声,传达出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觉。

第七句“共羡碧虚官职好,谁知阴有济民功”,诗人表达了自己羡慕那些拥有崇高职位的人们,同时也感叹那些默默无闻、为国家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们。这里的碧虚官指高位,济民功则指为民造福的功绩。

这首诗通过对太一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古今、颂扬英雄与批评庸才,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正义和美德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