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乱山来,兄入乱山去。
出山何必佳,匹马红尘路。
入山勿辞勤,崎岖与天邻。
天门西北去,石眼行车轮。
落尽江南柳,塞榆应知春。
去去何时归,天涯可寄衣。
霜高鸿雁还,无使信音稀。

寄经父兄

我出乱山来,
兄入乱山去。

出山何必佳,
匹马红尘路。

入山勿辞勤,
崎岖与天邻。

天门西北去,
石眼行车轮。

落尽江南柳,
塞榆应知春。

去去何时归,
天涯可寄衣。

霜高鸿雁还,
无使信音稀。

赏析

第一部分:离别之痛

  1. “我出乱山来”
  • 意象解析:“乱山”象征着诗人所面临的困境与迷茫。这里的“出”字表达了诗人被迫离开故乡,前往未知之地的决心和无奈。
  • 情感表达:诗人表达了一种被逼无奈的悲壮情绪,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1. “兄入乱山去”
  • 意象解析:“兄”代表的是诗人的兄弟或同伴,一同踏上了旅程。这里用“入”字展现了另一番景象,两人并肩作战,共度难关。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共同经历困难的坚定信念。

第二部分:生活态度

  1. “出山何必佳”
  • 意象解析:诗人认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出山”可以理解为面对困难或挑战,而“何必佳”则表达了一种不追求表面的完美,而是注重实质的精神。
  •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豁达和乐观,强调了内心的重要性。
  1. “匹马红尘路”
  • 意象解析:“红尘路”通常指人世间的道路,充满了诱惑和磨难。通过“匹马”,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在这条道路上独自前行的情形。
  • 情感表达: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三部分:自然景观与季节变换

  1. “天门西北去”
  • 意象解析:天门可能象征着高处或者理想的境界,西北方向则是指向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方向。这里的“去”表示向目的地进发。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于目标的追求。
  1. “石眼行车轮”
  • 意象解析:“石眼”可能指的是沿途的石头,而“行车轮”则形象地描述了行进中的车辆,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所见所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与向往。
  1. “落尽江南柳”
  • 意象解析:江南是多情的地方,这里的柳树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用“落尽”一词表达了一种告别的情感,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新开始。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1. “塞榆应知春”
  • 意象解析:塞外的土地虽然寒冷,但春天的到来预示着生机。这里的“榆”是一种耐寒的树木,而“应知春”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生命循环的理解。
  1. “去去何时归”
  • 意象解析:这里的“去去”可能是对过去的回顾,而“何时归”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家的思念。
  •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归途的渴望。
  1. “天涯可寄衣”
  • 意象解析:在天涯海角,即使身无分文,也可以依靠自己的衣物生存。这里的“可寄衣”意味着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尊严。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1. “霜高鸿雁还”
  • 意象解析:霜降时鸿雁南飞是古诗中的一个常见意象,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在外漂泊的不易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亲人的牵挂。
  1. “无使信音稀”
  • 意象解析:这里的“信音”可能指的是书信、消息等传达信息的方式。诗人希望家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略了与他的沟通和联系。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关心以及对交流的重视。

《寄经父兄》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家远行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家国的深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