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邑临襄汉,青衫正少年。
二毛侵鬓发,披雾始窥天。
三接龙光远,曈昽白日边。
四门方杂还,羔雁贲林泉。
五斗安微禄,虽贫志浩然。
六韬聊自试,有策佐平燕。
七札穿强弩,诸君必凯旋。
八荒驰贡篚,恩旨罢戈鋋。
九九期君用,惭非命世贤。
十官何敢望,于此卜归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试题分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写法,又要注意上下句的相应位置,尤其是当某些句子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更要仔细琢磨出题人的意图。本篇诗是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诗内容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观,少小任天真。

贱子因阵怯,老成人尤怜。

多病所须惟药物,农家不敢问苍天。

前日东门里,草青黄未齐。

农夫心内忧,枣赤犹生蒂。

南涧水波急,古柏偃新枝。

西江舟楫易,北阙圣主知。

四皓终何在,高人竟不奇。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犁。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资。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食。

故山今在眼,他事莫萦怀。

赏析:

首联:“一邑临襄汉,青衫正少年。”诗人以“一邑临襄汉”点明地点,表明自己正在襄汉之地,而“青衫正少年”则表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年轻的官员。这两句点明了自己所处的环境、身份,并表现了自己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形象。

颔联:“二毛侵鬓发,披雾始窥天。”颈联:“三接龙光远,曈昽白日边。”尾联:“四门方杂还,羔雁贲林泉。”诗人用“侵”“侵”“穿”“戴”等词语来表现自己的头发变白,表现自己的年岁渐长和仕途的坎坷。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能够早日实现天下大治的愿望。

中间两联:“五斗安微禄,虽贫志浩然。”“六韬聊自试,有策佐平燕。”这两联分别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之态。

尾联:“七札穿强弩,诸君必凯旋。”尾联:“八荒驰贡篚,恩旨罢戈鋋。”尾联:“九九期君用,惭非命世贤。”尾联:“十官何敢望,于此卜归田。”尾联:“十官何敢望,于此卜归田。”最后一句是说,自己虽然有才能,但朝廷却并不重用自己,自己只能选择辞官归隐。

【答案】

示例:

一邑临襄汉,青衫正少年。

二毛侵鬓发,披雾始窥天。

三接龙光远,曈昽白日边。

四门方杂还,羔雁贲林泉。

五斗安微禄,虽贫志浩然。

六韬聊自试,有策佐平燕。

七札穿强弩,诸君必凯旋。

八荒驰贡篚,恩旨罢戈鋋。

九九期君用,惭非命世贤。

于此卜归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