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皆禅刹,亭亭历蒿坡。
蝉声引我思,得荫亦浩歌。
萧瑟美风日,顾瞻爱松萝。
收得物外趣,悠然养天和。

松下

兀兀皆禅刹,亭亭历蒿坡。

蝉声引我思,得荫亦浩歌。

萧瑟美风日,顾瞻爱松萝。

收得物外趣,悠然养天和。

注释:

  1. 兀兀皆禅刹:形容寺庙众多、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2. 亭亭历蒿坡:形容山峰高耸,树木繁茂,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3. 蝉声引我思:蝉鸣声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思考。
  4. 得荫亦浩歌:在树下乘凉时,诗人也放声高歌,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5. 萧瑟美风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致,风儿轻轻吹过,阳光斜射下来,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6. 顾瞻爱松萝:诗人抬头望去,被满山的松树和缠绕在枝头的萝蔓吸引。
  7. 收得物外趣:诗人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趣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8. 悠然养天和:诗人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放松,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美景。诗人以“松下”开篇,用简洁的词语勾勒出山林中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兀兀皆禅刹,亭亭历蒿坡”,表达了对寺庙和山峰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蝉声引我思,得荫亦浩歌”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在蝉鸣声的引领下,诗人不禁沉思起来,而在树下乘凉时,更是放声高歌,尽情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趣味。
    最后两句“萧瑟美风日,顾瞻爱松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欣赏的自然景色。秋风拂面,阳光斜射下来,为山林增添了几分诗意。而诗人抬头望去,又被满山的松树和缠绕在枝头的萝蔓所吸引。这些自然元素不仅美化了画面,更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深入挖掘,展现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愉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