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
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
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
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
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象。
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
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
萦流十里间,馀怒犹奔放。
诗人细评品,价出瀑布上。
山祇苦闷蓄,可探不可望。
我来搜奇古,秋色正明亮。
初观虽震慑,少定亦恬荡。
复值朝日升,光景相荡漾。
如倚明月宫,俯看银河浪。

【注释】

三峡桥:指庐山大瀑布的上游峡谷。

庐山到此深:指庐山到这里很深。

面面皆叠嶂:山连山,重重叠叠。

安知九江滨:怎么知道九江边上有这样大的瀑布呢。

自有三峡壮:只有这里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层崖合飞流:层层的悬崖上,飞瀑直泻而下。

深谷呀百丈:峡谷深处,深不见底。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据说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才形成了瀑布,形态各异。

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皇帝派了六个神仙下凡,在此处开凿出一片空地。

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把这个地方划成两座门楼,成为两座屏障。

乔林叠帷幄:高高的树林如同帐篷一样。

怪石蹲犀象:奇形怪状的石头像犀牛、大象一样。

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从高处落下的水花,好像倒满了一个瓮或一只坛子。

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雷声轰鸣,水声如龙吟一般凄怆。

萦流十里间,馀怒犹奔放:水流蜿蜒曲折,长达十里。

诗人细评品,价出瀑布上:我细细地品读着这瀑布的美景,它的价值超过瀑布本身。

山祇苦闷蓄,可探不可望:这里的山神很苦恼,只能默默忍受,而不能向外张望。

我来搜奇古,秋色正明亮:我来庐山就是为了寻找奇特古老的风景,这里的秋天景色格外美丽。

初观虽震慑,少定亦恬荡:刚开始观看时,觉得十分震撼;但稍定神观察后,又感到十分平静和愉悦。

复值朝日升,光景相荡漾:正当旭日东升的时候,阳光与水光相互映照。

如倚明月宫,俯看银河浪:就像站在月亮宫中,俯瞰天河中的波涛。

【赏析】

《三峡桥》是一首咏瀑布的七绝,写于作者游历庐山之时。全诗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瀑布的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首句“庐山到此深”,点明瀑布所在的地理位置。第二句“面面皆叠嶂”,描绘了瀑布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重重叠叠的景象。第三句“安知九江滨”,表达了对瀑布所在位置的惊奇之情。第四句“自有三峡壮”,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诗人以“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等诗句,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其中,“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瀑布的奔腾激荡之势。

“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瀑布起源之谜的探索和好奇之情。同时,“开凿就空旷”,也暗示了瀑布的形成过程并非偶然,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变化而成的。

“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象。”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瀑布周围的自然景观。其中,“乔林叠帷幄”形容树木高大茂密,如同绿色的帐篷;“怪石蹲犀象”则形象地描绘了巨石的形状奇特,仿佛是犀牛或大象般威武。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等诗句,表达了对瀑布水流速度的感受。其中,“高泉落其间”、“快若翻瓮盎”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瀑布水流的速度之快和力量之大。

最后几句,诗人以“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等诗句,表达了对瀑布声音的感受。其中,“雷动正轰磕”、“龙吟更悽怆”等词语,不仅传达了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雄浑壮丽,还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哀婉的氛围。

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将瀑布的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通过对瀑布周围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瀑布声音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