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知我思归意,为我临伊创草堂。
闻说绕阶丛巨石,更须当槛植修篁。
窗间东望乾元刹,门外南趋积庆庄。
便拟半移生计去,不知何似畅师房。
【解析】
本诗作于诗人晚年。首二句,言龙门县有座伊堂,是奉先寺的山僧为作者而建,意在使作者归隐。“临”字点出山僧的一片苦心。三、四两句写伊堂周围环境。巨石丛生,修篁当槛,与山僧的一片苦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伊堂外景色。乾元刹,是龙门名胜。积庆庄,即龙门县。作者想将半生的生计都搬到这里,与山僧共享清静的生活。末二句,写对伊堂的感情。“何似”,即不知像什么,表示难以比拟的意思。
【答案】
①山僧知我思归意:山中的僧人知道我(你)思乡归隐的心情。②为我临伊创草堂:为我(你)在伊堂旁边建造一座草房。③闻说绕阶丛巨石:听说伊堂周围有丛生的巨石。④更须当槛植修篁:还要在门槛上栽上修长的竹子,以增加伊堂的清幽气氛。⑤窗间东望乾元刹:窗前向东遥望那著名的乾元寺。⑥门外南趋积庆庄:门外向南走去,到达积庆庄,即龙门县。⑦便拟半移生计去:打算把我半生的生计都搬到伊堂里来。⑧不知何似畅师房:不知这伊堂的清幽与我的畅法师住室相比怎样?畅法师,即白居易的法号,他曾任洛阳尉、苏州刺史等职,晚年退隐洛阳,在龙门香山筑别墅,白居易曾作《和畅法师》诗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