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未遭面主顾,萧何亲至此中追。
君王有意争天下,不得斯人未可知。

《题韩溪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文彦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韩信未遇时的历史背景和萧何追至韩溪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君王争天下之志能否实现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此诗:

  1. 诗意解析
  • 第一句“韩信未遭面主顾”描述了韩信虽才华横溢但未得到重要君主的赏识。这反映了韩信一生的坎坷与无奈。
  • 第二句“萧何亲至此中追”则是说尽管韩信未有大展宏图的机会,萧何却仍然亲自前往寻找并追随他,展现了君臣之间深厚的关系和信任。
  • 第三句“君王有意争天下”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当时君王治国理念的反思,即君王虽有争夺天下的意愿,但缺少合适的人选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1. 译文对比
  • 原诗句:韩信未遭面主顾,萧何亲至此中追。
    译文:韩信未遇赏识,萧何却来寻访。
  • 原诗句:君王有意争天下,不得斯人未可知。
    译文:君王有争夺天下之意,若无此人才,天下难定。
  • 原诗句:途中胜迹尽留题,独有韩溪未有诗。
    译文:旅途中留下许多胜迹,唯有韩溪尚未有人题诗赞颂。
  • 原诗句:水滨山曲暂盘桓,盛事临风一据鞍。
    译文:在水边山畔暂时停留,目睹盛事临风而坐,意气风发。
  1. 赏析
  • 此诗通过历史人物韩信和萧何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深厚关系和忠诚。萧何不顾个人安危,千里追寻未被重用的韩信,体现了古代君臣间相互理解和支持的精神。
  • 诗中的“君王有意争天下”,不仅指国家层面的争斗,也隐喻着权力斗争和个人野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可能想表达一种观点,即真正的治理之道不在于争夺个人的名利,而在于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培养人才、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对政治理想的抒发,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题韩溪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哲理和政治寓意的作品。通过对韩信和萧何故事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其思想内涵亦为后世所传颂,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