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最高头,无人独少留。
万山皆在下,千里入双眸。
马傍松边立,云从脚底浮。
倚天一长啸,红日满沧洲。
遇昱岭
直上最高头,无人独少留。
万山皆在下,千里入双眸。
马傍松边立,云从脚底浮。
倚天一长啸,红日满沧洲。
【注释】:
- “直上最高头”:意指山峰陡峭直上,直达顶峰。
- “无人独少留”:表示山峰之高峻,人迹罕至。
- “万山皆在下”:形容群山环绕,如众星捧月。
- “千里入双眸”:形容景色辽阔,仿佛双眼能洞察千里之外。
- “马傍松边立”:描绘马儿在松树旁休息的景象。
- “云从脚底浮”:形象地描述了云雾缭绕,仿佛漂浮在脚下。
- “倚天一长啸”: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仰天长啸的气势。
- “红日满沧洲”:描绘了太阳照耀下的湖光山色,色彩斑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卷。首句“直上最高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攀登之志和高山之险。次句“无人独少留”则增添了孤独与宁静之感。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群山环绕、视野开阔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马傍松边立”与“云从脚底浮”两句,则生动地捕捉了马与云的独特姿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最后以“倚天一长啸,红日满沧洲”作结,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李白诗歌的典型风格,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