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扁不世出,死生非在人。
草木孕妙理,金玉潜至神。
用之固有序,品制非君臣。
世之挟术者,不啻空中尘。
悉以利自售,幽枉何由伸。
韫公药之师,所得无非真。
构堂备观寂,榜墨如堆云。
再味维摩言,深悯芭蕉身。
我病众生病,当推病之因。
诸幻起诸妄,勿药常欣欣。

【题解】:此诗作于宁国院十全堂落成之时。卢扁,即卢照邻,唐代诗人,曾为新丰尉(今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因触忤上官而遭贬。

【注释】:

  1. 宁国院:位于唐长安城西的一座寺院。
  2. 十全堂:宁国院内新建的一幢楼阁,以“十全”命名。
  3. 不世出:世上罕见。
  4. 死生:生死轮回。
  5. 草木:泛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6. 金玉:贵重的金属和美玉等物质。这里指珍贵的药材。
  7. 用之固有序:使用这些珍贵材料是有原则的,不可任意滥用。
  8. 品制:品位,标准。
  9. 挟术者:掌握医术的人。
  10. 空尘:空虚的尘埃,比喻虚幻之物。
  11. 药之师:指药物的制作者。
  12. 真:真实、真实的品质。
  13. 构堂:建造楼房。
  14. 观寂:观察寂静,这里指观看佛事活动。
  15. 榜墨:张贴写有文字的木板。
  16. 维摩(wéi mó)言:即维摩诘经。
  17. 深悯:深切地怜悯。
  18. 病之因:病因或原因。
  19. 诸幻:一切幻觉。
  20. 妄:虚妄不实的事物或思想。
  21. 勿药常欣欣:不要吃药,自然可以感到愉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宁国院十全堂落成之后所创作的。诗的前半部分借赞颂十全堂,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包括人生百态的理解与感悟;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自己对世间虚幻事物的不满与批评,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全诗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联“卢扁不世出,死生非在人。”诗人以“卢扁”自比。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卢)扁,字子顺,范阳涿人也。”可知,“卢扁”即卢照邻。卢照邻一生坎坷,曾因触忤武后而被贬至新丰。因此此处以“不世出”形容卢照邻的非凡才华。“死生非在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认为生死并非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这一联既点明了诗题中的“十全堂”,又暗合了诗人的人生体验,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草木孕妙理,金玉潜至神。”诗人进一步将“十全堂”与草木、金玉联系起来,指出它们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神奇的力量。这里的“草木孕妙理”,可以理解为草木生长过程中孕育着自然的规律和奥秘;“金玉潜至神”则是指金银玉帛虽然贵重,但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魅力。这一联不仅赞美了十全堂的建筑风格,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认识。
    颈联“用之固有序,品制非君臣。”诗人转而论述十全堂的建筑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十全堂的建筑材料都是遵循一定顺序使用的,而且其建筑规格和结构也并非由人为设定的标准来决定。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又揭示了社会规范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
    尾联“世之挟术者,不啻空中尘。”诗人进一步批判了社会上那些擅长权谋的人,认为他们如同空中漂浮的灰尘一样渺小无用。这里的“挟术者”指的是那些擅长运用各种手段谋取功名富贵的人,他们的虚伪行径令人嗤之以鼻。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强烈批判。
    最后一句“我病众生病,当推病之因。”诗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既然我们都有病,那么应当从病因上去寻找解决之道。这里的“众生病”可以理解为人们普遍存在的烦恼和困扰,也可以理解为世间万物都在经历着各自的生命过程。诗人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认识世界的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既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