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新济州

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翻译:

  1. 新济州,借问新济州,徐郓兄弟国。
  • 问的是新济州(可能指地名或地点)的徐郓兄弟的国家。
  1. 昔为大河南,今为大河北。
  • 过去是大河以南的地区,现在是大河以北的地区。
  1. 垂云阴万里,平原望不极。
  • 云雾弥漫,视野被遮住,看不到边际。
  1. 百草尽枯死,黄花自秋色。
  • 所有植物都枯萎了,但只有黄花还保留了秋天的颜色。
  1. 时时见桑树,青青杂阡陌。
  • 不时能看到桑树,它们生长在田间小路上。
  1. 路上无人行,烟火渺萧瑟。
  • 路上没有人行走,烟雾和火光也显得微弱而萧条。
  1. 车辙分纵横,过者临岐泣。
  • 车辆留下的车道交错分布,经过的人泪流满面。
  1. 积潦流交衢,霜蹄破丛棘。
  • 积水流到交叉的地方,冻硬的蹄子划破荆棘。
  1. 江南寒未深,铜炉兽花赤。
  • 江南的冬天尚未寒冷,铜炉里燃烧着火红色的火焰。
  1. 为知行路人,铁冷衣裳湿。
  • 知道旅途中行人的衣服因风霜而变冷,已经湿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河流南北和现在的河流南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变迁和地理变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垂云”、“平原”和“落叶”,来表达一种孤独、寂寞和失落的情感。同时,诗中的“霜蹄破丛棘”、“江南寒未深”等描绘出一幅寒冷的江南冬日景象,增强了诗的氛围感和深度。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