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
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
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
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
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
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
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
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
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
苟可掩耳目,臭腐夸神奇。
世人所不辨,羊质而虎皮。
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
深居守我玄,默观道推移。
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筑房子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自予居狴犴,一室以自治。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控制和安排,”狴犴”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比喻为牢房或监狱,意味着诗人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管理自己的空间。
  1. 二年二大雨,地污实成池。
  • 描述了连续两年的大雨导致地面变得泥泞不堪,积水形成池塘的情况。这里的”污”和”池”是关键词,分别表示污染和积水形成的湖泊。
  1. 圄人为我恻,畚土以筑之。
  • 狱吏(看守犯人的人)因担心诗人被水淹而帮助他建造堤坝以防洪水。这里的”恻”是形容词,意为同情。
  1. 筑之可二尺,宛然水中坻。
  • 堤坝的高度大约两尺,与水中的小岛(坻,一种水中小岛)相似。这里的”宛然”是形容词,意为仿佛、好像。
  1. 初运朽壤来,臭秽恨莫追。
  • 一开始运送的泥土很腐朽,发出臭味,但已经无法挽回(恨莫追)。这里的”朽壤”指腐烂的泥土。
  1. 掩鼻不可近,牛皂鸡于埘。
  • 由于臭味强烈,人们不敢靠近这个地方。牛和猪在栅栏里,而家禽(比如鸡)则在棚子里。这里的”埘”是名词,指养家畜的栅栏。
  1. 须臾传黑坟,千杵鸣参差。
  • 不久就出现了黑色的淤泥(黑坟),成千上万的杵击石头的声音参差不齐。”杵”是一种古代用来敲击的工具。
  1. 但见如坻平,粪土不复疑。
  • 眼前的景象就像小岛一样平坦,不再有任何怀疑。这里的”复”是副词,意味着不再。
  1. 乃知天下事,不在论镃基。
  • 最终认识到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不在于坚固的基础,而在于顺应自然规律。这里的”镃基”是名词,指的是基础或根基。
  1. 苟可掩耳目,臭腐夸神奇。
  • 如果只关注表象而不愿接受事实,就会把看似无用的腐朽之物当作宝贝。这里的”苟可”是连词,意思是假如。
  1. 世人所不辨,羊质而虎皮。
  • 世上的人们往往分辨不清真相,就像羊披着虎皮一样。这里的”辨”是动词,意为辨别。
  1. 大者莫不然,小者又何知。
  • 大事不能颠倒黑白,小事又有什么值得知晓的?这里的”知”是动词,意为知道、理解。
  1. 深居守我玄,默观道推移。
  • 隐居深山,观察自然规律的变化。”玄”是形容词,意为神秘、深远。
  1. 何时蝉蜕去,忽与浊世违。
  • 什么时候才能脱下这层世俗的外壳,脱离浑浊的世界?这里的”蝉蜕”是指摆脱困境,脱离尘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